| 内容出处: | 《聊城地区志》 图书 |
| 唯一号: | 150820020220000235 |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治涝改碱 |
| 分类号: | TV87;S156.4 |
| 页数: | 3 |
| 页码: | 125-127 |
| 摘要: | 1950~1955年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聊城地委、专署先后发出“治理涝灾、碱害”的号召,全区人民本着“治涝改碱,围堰平种,蓄淡压碱,沟洫畦田”的原则,采取应急治理措施:一是修堤开卡,解决涝水岀路。先后疏通开挖行洪标准低、排涝能力差的马颊、徒骇两河及其部分支流,提高其排涝行洪能力。二是兴修洼地排水工程。1954年后,在在平县算子李、聊城县九州洼和白家洼等涝洼地带试点“按自然流势挖顺水沟、修沟洫畦田,洼地周围挖圈沟,拦截客水和渗水,内水与客水分割各排”的方法。三是推广“冬季晒垈,早春细耙,开沟种植,岀苗勤锄”及“平整土地,修筑围塘,蓄淡压碱,增施有机肥,适时耕种管理” 一系列改碱经验。 |
| 关键词: | 盐碱地改良 治理涝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