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河基督教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唯一号: 150535020210000341
作品名称: 画河基督教堂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50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1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清咸丰十一年(1861),美南浸信会在蓬莱创立登州浸信公会,建立教堂,时为我国华北地区最早的浸信会组织和教堂。此后,登州城乡教会组织渐多,教徒日众。同治十一年(1872),登州浸信会于县城画河南段西侧建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 画河基督教堂原为美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1987年修缮,改造为普通硬山式建筑。东部礼拜堂为单层结构,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有洗礼池(平时以木板覆盖,即为讲坛),两侧为更衣耳房。礼拜堂内设长条木椅23排,可容纳360人。西部钟楼旧为三层,顶楼木梁上悬铜钟,每值礼拜日,钟声响彻全城。1987年改造为二层结构:一层为“玄关”(过厅),大门面西,有两耳门向东通礼拜堂;二层为储藏室。 先后在该堂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新教组织第一位派往国外传教的女性教士,而且终身未嫁,为传播基督教劳苦一生,兼之教绩卓著,在西方宗教界颇具影响。美国有专门的组织研究她的生平事迹、著作、言论、传教技艺及其宗教影响。每年圣诞节,美南浸信会都以她的名义发起宗教募捐。自1987年始,每年都有外国游客专程到蓬莱参观慕拉第女士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画河基督教堂,拜谒“大美国慕拉第女士遗爱碑”。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