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191
人物姓名: 赵保原
人物异名: 字:玉泉;后改:玉全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728.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4年
卒年: 1946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蓬莱县大赵家村

传略

赵保原(1904~1946),字玉泉,后改玉全,蓬莱县大赵家村人。 赵保原少时就读于本村私塾和省立八中。17岁去沈阳学徒。1923年春,参加奉系军阀张作霖部举办的军官讲习所,毕业后任通讯助理、排长、连长,后任第八军营长,进驻青岛,曾参加直奉战争和抗拒北伐军的松江战役。1932年伪满洲国建军,赵保原投靠大汉奸李寿山,成为其心腹,多次率部在大孤山、长白山一带攻打东北抗日义勇军,凶残地屠杀抗日人民,被提升为团长。“七·七”事变后,伪满洲国执政当局派遣伪军配合日军作战。赵保原部以“满洲国派遣军李支队(旅)”的番号,于1938年2月抵山东胶县,受日本浪人张宗援直接控制。张宗援自任“山东省自治军”总司令,任命赵保原为旅长。同年11月,赵保原率部反正,在昌邑接受山东省第八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厉文礼收编,改番号为山东省第八区保安第三旅。1939年1月,移驻莱阳城北贾家、许家旺一带;3月,山东省政府委任赵保原为莱阳县长(后加委第十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4月,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国民党胶东游击队共同成立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赵保原任总指挥,曾与日伪军作战;11月上旬,胶东反共顽固派以赵保原为首组织“抗八联军”,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家属。1940年春,国民党苏鲁战区将赵保原部改编为陆军暂编十二师,赵保原任师长;同年夏天,赵保原与青岛日伪军秘密勾结,在青岛、莱阳互设办事处,互通情报,用掠夺来的物资与日军换取枪支弹药。 1942年,赵保原部三次配合日伪军大举进犯胶东抗日根据地,推行保甲制度,策划组织“抗八小组”,抓壮丁,强征民工,修筑据点,到处烧、杀、抢、掠。抗日家属和进步人士遭杀戮、活埋者甚众,百姓家破人亡,成群结队逃往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胶东抗日军民发起“讨赵战役”,一举攻克赵保原老巢万第及其在莱阳境内全部据点。赵保原率残部逃往即墨。 日军投降后,赵保原重新打出暂编十二师的旗号,招降纳叛,兵力近2000人,进驻胶(县)高(密)即(墨)一带,司令部驻胶县县城。1946年5月10日,胶东军调部二十一小组高密小组举行会谈,赵保原以国民党代表身份参加。共产党代表辛冠吾中校拒绝与其握手,并严辞质问美方代表摩尔:“这个汉奸、民族的败类有何资格参加会谈?”摩尔怕和谈破裂,不得不将赵保原“逐”出会场。5月20日辛冠吾返部述职,途经赵保原驻地蔡家庄,被其绑架杀害。同年6月8日,胶东军区主力部队攻克胶县县城,赵保原逃至奎光门时,被胶东军区十三团四连击毙。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