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良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唯一号: 150530020210000189
人物姓名: 丛良弼
人物异名: 号:庭梦;道号:良悟
文件路径: 1505/01/object/PDF/15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727.pdf
出生年: 1868年
卒年: 194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蓬莱县安香丛家村

传略

丛良弼(1868~1945),号庭梦,道号良悟。蓬莱县安香丛家村人。民族企业家。 丛良弼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先后在烟台、上海等地“东顺泰”商号为店员,因勤于事业又精明诚信,被派往日本大坂川口九十六番“东顺泰”任资方代理人,负责收购火柴向中国贩运。其时,国内火柴主要依赖进口,俗称“洋火”。丛良弼深为中国工业落后,大量资金外流而感到痛心。他考察了日本的实业状况,发起组织北帮商会公所,并出任董事。大坂中华商务总会成立后,他被推选为总理。1912年,民国初建,政府以“振兴中华,实业救国”为名,召集海外侨胞共商国是。丛良弼以旅日华侨总商会会长的身份出席会议,深受启迪。1913年,丛良弼凭藉对火柴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资料的长期积累,在济南投资20万元创建振业火柴有限公司,生产“蜘蛛”、“三光”、“三狮”牌硫化磷火柴。当时,国内几家日本火柴厂生产的火柴,药头均采用冷胶,唯“振业”采用热胶,药头光滑,不易受潮,发火有力,一经上市,迅速占领了津浦路、陇海路沿线的火柴市场。五四运动暴发后,国内抵制日货运动日益高涨,“振业”火柴出现先交款后付货的供不应求局面。1920年和1928年,丛良弼投资60万元,先后在济宁、青岛增设分厂,所产火柴除行销国内市场外,还供出口。至此,“振业”公司生产规模之大,资金之雄厚,工艺之先进,市场之广阔,均为国内各生产厂家之冠。经与“丹华”、“华北”等国内火柴生产厂家共同努力,结束了日本、瑞典火柴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局面,国家和人民咸受其益。 在经营火柴工业的同时,丛良弼于1923年前后于潍县创办裕鲁颜料股份有限公司,于青岛创办胶厂、制干厂、三合板厂。 丛良弼颇具民族气节,注重维护民族利益,所创公司命名“振业”,实取“振兴中华,实业救国”之意;创业伊始即规定不准外国人入股,购置设备也尽量立足于国内。“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青岛,多次邀丛良弼出任青岛市市长和商会会长,均遭到严辞拒绝。 丛良弼热心公益慈善事业。1924年在家乡蓬莱出资兴办良弼小学,师资、设备均属上乘;常为各地赈灾捐款,曾先后三次获国家、省级赠匾褒扬。其他如开办平民小学、设粥厂、施棉衣等项,赈施从不吝财。 丛良弼是青岛国际红卐字会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会长,在任期间,出资兴建了红卐字会大楼。1942年日军制造“马石山惨案”后,丛良弼出资活动,率红卐字会同仁营救出抗日军民千余名。 丛良弼很重乡谊,在济南曾办“同乡会”,接济乡亲。凡蓬莱人去济南,无食宿者安排食宿,无职业者介绍职业,扶困济厄,乡人受益者甚多。 1945年,丛良弼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终年77岁。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