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明清昆嵛山区的全真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761
颗粒名称:
明清昆嵛山区的全真道
分类号:
B956.3
页数:
2
页码:
413-414
摘要:
明清;昆嵛山;全真道
关键词:
明清
全真道
政策
内容
明清昆嵛山道人没有多少道教著述传下来,然而昆嵛山道教的影响却是深入而持久的。许多正一派有道之士都深受全真教理影响,秉承全真北宗之传,道教在修丹哲理上进一步融汇儒、释,和会理学,在修炼方法上进一步具体化、通俗化,表现出世俗化特征。
明中叶以后,正一道在上层的地位日衰,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全真道却又逐渐崭露头角,在社会上影响日益增大,所持内丹学不仅在道教内部,就是社会上对此有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得益于内丹学走向民间(参见1994年卿希泰、唐万潮《道教史》第六章)。特别是明万历三十九年(1661)四月,皇帝颁诏(见本志第八编)向昆嵛山神清宫、玉虚观敕颁《道大藏经》。诏文碑至今尚存神清观中。这是对昆嵛山全真道道士的巨大鼓舞。
清代统治者基本延续明代的道教政策,但正一道的影响和恩宠渐衰,全真道经受长期寂寞,以丘长春门下的龙门派为主体出现了一批高道,如王常月、陶靖庵、周明阳、范青云、高东篱、沈轻云等,呈复苏之势,著述颇丰,如王常月《初真戒律》1卷、《钵鉴》5卷、《龙门心法》52卷;闵懒云的《金盖心灯》8卷;范青云撰《钵鉴续》9卷;刘一明撰《修真辩难》、《修真九要》、《悟真阐幽》、《周易阐真》,辑为《道书十二种》等。
从清顺治帝起,认可了全真道龙门派的公开传戒制度。顺治十三年(1656),王常月“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白云观志》)”。一时南北道派(包括昆嵛山的道士)纷纷来京求戒。王常月于康熙十九年(1680)卒,康熙帝追赠其为“抱一高士”,命在其墓上建享堂、塑像,每年忌日还遣官致祭。雍正帝敕封全真南宗祖师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乾隆帝敕命拨内帑修葺全真祖庭白云观,并为白云观书楹联赞丘长春“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的明代刘昌编辑的《中州名贤文表》收录了《大元奉元明道宫修建碑铭并序》,内载:“惟太祖圣武皇帝奉天威、君六合,天寤宸聪,使车驰召长春丘仙翁昆嵛之山,历数年,逾万里,觐遐朔.,推道馀,沃渊哀,拯生灵,仁万有,其功大矣……我皇明华有馀彩。昔我太祖雷厉八紘,昆嵛赴召,轩辕广成,坐进元宫,天心沃君,宇宙在手,天慈救卫,有赫世皇,光绳祖武,乾隆龙飞,万物斯覩,溥浃寰海,如天之仁,知风之自,道系有真。”这说明元代全真的辉煌,丘处机的奇勋,不论在乾隆皇帝那里,还是在民间,包括昆嵛山,都还有广泛的影响。道光九年(1829)加封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吕洞宾。光绪年间,白云观的第二十代住持高仁峒,颇得慈禧太后宠信。这一切虽没能使全真教得到朝廷的特别宠遇、扶持,但多少改善了全真教的大环境,全真教逐步深入民间,在昆嵛山区发展仍然可观。
一方面明清两代朝廷怕信众闹事,对道教都加以种种限制,另一方面,历任皇帝大都又热衷崇奉道教,特别是正一道。如永乐十年(1412)朝廷大兴武当山宫观,每日役使30万军民工匠,6年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历次禁教圣旨,并不能贯彻始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昆嵛山区的信众往往借用“旧有宫观额”为名,建修新观。嘉靖《宁海州志》记载寺观61处,纂志者焦希程大为不解,认为有违政令,多是宜拆毁的“淫祠”。为什么道观、寺庙仍林立?主要是广大民众信奉,众多地方士绅、财主,舍钱舍地建庙,作功德,禁而不止,屡禁屡建,地方官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认真不得。在这期间,昆嵛山北、南区的著名全真道观,在明清两代都有重修,甚至有新建的;只有极少数规模较小的道观烟火不旺、年久失修而塌。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