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长岛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458
颗粒名称: 第九章 长岛县
分类号: K291/297.52
页数: 6
页码: 1682-1687
摘要: 本章记述了烟台市长岛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和名产名胜。
关键词: 行政区 地方志 长岛县

内容

第一节 建置
  位置·面积 位于烟台市最北端黄、渤二海交汇处,地处北纬37°18′~38°23′,东经119°48′~120°56′。东为黄海,西为渤海,南与蓬莱市、北与大连市隔海相望。海域面积354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56.8平方公里。
  沿革 长岛县古为莱夷之地,唐神龙三年(707)隶属蓬莱县。1945年10月,长山岛特区成立,隶属抗日民主政权之胶东行政区北海专区。1947年10月,国民党占领长岛后成立长山列岛区,隶属蓬莱县。1949年8月,长山岛特区恢复,仍隶属胶东行政区北海专区。1950年8月,隶属莱阳专区。1956年5月,长山岛特区撤销,成立长岛县,隶属未变。1958年11月,长岛、蓬莱、黄县三县合一,称蓬莱县,长岛县改建为长岛人民公社。1962年4月,长岛人民公社改建为长岛区,隶属蓬莱县。1963年6月,恢复长岛县,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8月,隶属烟台市。
  区划 1956年设县。1958年,长岛县改建为公社,原县辖乡改称为大队。1962年4月,长岛公社改建为长岛区,原社辖大队改称公社。公社有南长山公社、北长山公社、黑山公社、砣矶公社、钦岛公社、隍城公社6处。1963年,恢复长岛县,行政区划无变更。1982—1985年,全县由2镇4乡改为2镇8乡。至2002年,辖南长山、砣矶2个镇,北长山、黑山、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北隍城6个乡,40个行政村。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境域由151个岛屿组成,称为庙岛群岛。系“胶东隆起”断陷分离出的岛链式基岩群岛,属胶东隆起北延部分。土壤有棕壤、褐土和潮土3个类型。海域平均水深24米,最深85米。大小水道11条,主要有登州水道、长山水道和老铁山水道。海岸线总长187.8公里。海域内有62处明礁和35处岬湾,19处主要暗礁。长岛海区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在1~1.2米之间。年平均水温10.2℃~14.7℃。海水年平均盐度29.8~31.4。境域气候属亚洲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季大风回暖晚,夏季多雨气候凉,秋季干燥降温慢,冬季风频寒潮多。
  自然资源 2002年,全岛土地面积8.4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4.55万公顷,建设用地1.46万公顷,未利用地2.40万公顷。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67.9万立方米,实际可利用量131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94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5。主要矿产有海砂、球石、毛石。D+E级海砂储量199万立方米,年产量5万吨;球石年可开采3万吨;毛石年开采量约为2万立方米。长山列岛是中国东部鸟类迁徙、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9目58科318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鹳、大天鹅、白肩雕、金雕、秃鹫等51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58种,被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46种,世界“濒危动植物红皮书”所列的国际重点保护鸟类11种。有木本植物85种,草本植物600余种,浅海藻类植物260余种。海域洄游性鱼类约40余种。虾蟹类约15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中国对虾、鹰爪虾、鲜明鼓虾、毛虾和三疣梭子蟹等。滩涂和浅海有各种贝类35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栉孔扇贝、魁蚶、虾夷扇贝、皱纹盘鲍、海螺、栉江瑶、贻贝、牡蛎、乌贼、长短蛸11种。沿海有记载藻类8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海带和裙带菜。其他生物品种较多,有代表性的有刺参、海蜇、海胆、海星等。
  第三节 人口
  人口总量与分布 1978年,全县总人口35884人。1998年,全县总人口45541人。其中,城镇人口16767人,比1985年增加7106人;农业人口28774人,比1985年减少458人。2000年,境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08.12人。南长山镇人口密度最高,是全县人口密度的2.16倍。
  人口变动 1976—1981年,部分工作调动和归籍的退、离休干部、职工迁出。1985年,大批外地籍干部和职工的家属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引进部分科学技术人员。198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76‰。1998年,小城镇户口农转非,人口机械增长率33.04‰。2000年,人口出生率7.2‰,自然增长率1.1‰。2002年起,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构成 2000年,男女性别比为109.14。0~14周岁人口10611人,15~59周岁人口36960人,60周岁以上人口5319人,年龄构成为青壮年型。全县有6周岁及以上受教育人口4970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占0.01%;大学本科649人,占1.31%;大学专科1895人,占3.81%;高中及中专8000人,占16.1%;初中21689人,占43.64%;小学14010人,占28.19%。全县有15周岁以上人口25189人,占总人口的47.62%。全县有11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少数民族10个,为彝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回族、满族、布依族、侗族、黎族、达斡尔族。
  婚姻与家庭 1978—1996年,婚姻登记手续由各乡镇办理,1997年改为县民政局直接办理。2000年,15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7405人;初婚有配偶者31334人;再婚有配偶者1282人;离婚483人;丧偶1775人。1978年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户均人口逐年减少。2000年,全县有家庭户16686户、47227人,户均2.83人。家庭户中一人户占11.26%;二人户占25.21%;三人占39.1%;四人户占19.41%,五人以上户占5.02%。
  计划生育 1979年,境内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1胎,落实优惠政策。1986年,全县实行有计划的“间隔式”二胎生育政策,间隔时间为6年。1988年,农村实行二胎化生育政策。1991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孕前管理。2002年,长岛县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检查评估验收。
  第四节 经济状况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365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3万元,各项存款余额2387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66万元,贷款余额1919万元。1995年,镇村总收入5.6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境内税收收入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0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8.6%;乡村经济总收入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渔民人均纯收入3936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5345万元,贷款余额656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1.9%和2%。
  渔业 1978年,全县有机动渔船(轮)646只3.89万千瓦,捕捞产量4.8万吨。1984年,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出现捕捞业经济联合体和捕捞业专业户。1985年1月,全县集体所有的4583.4万元的生产资料下放给628个联合体和225个专业户分散经营。有各类捕捞船只911艘3万千瓦。自1991年始,先后有20多对渔船开赴印尼、摩洛哥、贝劳、泰国等国外渔场作业。2002年,渔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捕捞产量10.1万吨,产值6.2亿元。1978年,海带亩产3000公斤,为全国高产纪录。海参、扇贝、鲍鱼室内人工孵化育苗成功,自然海区半人工采扇贝苗成功并全面推广。1983年,全县放养面积926.7公顷,总产量1.95万吨。1986—1990年,全县养殖面积由913.33公顷发展到1346.67公顷。1990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0.2万吨,首次突破10万吨。1995年,全县养殖产量20.05万吨,养殖收入6.39亿元。1996年,全县栉孔扇贝养殖1933.33公顷,产量19万多吨,收入5.7亿元;虾夷扇贝养殖21.33公顷,当年育苗1.2亿个,收入近40万元。2000年,海带养殖面积484.67公顷,产量1.5万吨。至2002年,全县养殖产量10万吨,其中虾夷扇贝存养量2.1亿个,栉孔扇贝养殖面积866.67公顷,海带养殖面积643.33公顷。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养殖形成笼养、底播、围养、圈养、沉箱等多种形式。海参存养8200多万头,鲍鱼存养1300多万个,虾夷马粪海胆存养200多万个,有养鱼网箱750个,海珍品育苗场、保苗点200多处。
  工业 197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全民所有制4个,县集体所有制9个,社办14个,职工963人,工业总产值1907万元。1994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199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91个,职工2592人,工业总产值5.25亿元。主要有修造船、冷藏加工、轻纺、塑料制品、聚氨酯、人造革等行业,初步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工业体系。2002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52个,工业总产值2.02亿元,销售产值20717万元,增加值5550万元,利税162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个,工业增加值5240万元,利税637万元。
  建筑业 1980年,全县有建筑公司4个。1984年,先后从黄县、掖县和莱阳县引进8个乡(镇)级建筑公司进岛施工,完成建安工作量234.5万元,房屋竣工面积1.45万平方米。1985年,城区新建楼房20余座,房屋竣工面积34.23万平方米。街道硬化率100%。村镇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2年,基本建设投资7.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建筑业总产值0.26亿元,利税260万元。
  信息产业 1978年,长岛县与烟台市的电传电报开通。1980年9月,国家邮电部投资敷设砣矶岛经北隍城岛至大连老铁山的海底通信电缆。12月,设立邮电局。1981年,农话海底电缆敷设完工。1988年,增开至蓬莱邮电区间电路12条。1989年,全县自办邮电支局、所9个,代办所2个,自办邮路1条,双程长度2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2条,双程长度150公里;城市投递段道3条,双程长度45公里。投递户2100个,投递点920个。2002年,增加自办汽车邮路3条,委办汽车邮路6条,海上邮路3条,城市投递段道5条,邮路总长度304公里。1990年,3072门S-124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开通。2001年,宽带局域网和ADSL工程建成运营。2002年,各乡镇开通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宽带多媒体信息网、长途传输网和市话计算机网综合监控网建成。
  交通运输 1978年,海上客运量10.36万人次。1981年,县海运公司成立。全县有货船12艘。1985年,有货船49艘,客船3艘,港口年吞吐量16.4万吨,客运量9000余人次。2002年,有货运船13艘700吨位,客船22艘2723客位。有可停靠50吨位以上船舶的港口17处,年货运量193万吨,客运量224万人次;泊位6个,年吞吐量157万吨。1980年,嵩前、店子两村增设汽车停车点,年客运量10万人左右。1981年,长岛县汽车运输公司有职工50人,机动车8辆。1986年,全县有各种货运车210辆,473个吨位,货运量35.7万吨。2002年,有各种货运车537辆,1650个吨位,货运量75万吨,货物周转量5147万吨公里。各种客运车238辆,客运量90万人,客运周转量2660万人公里。全县有公路72.14公里。
  商贸服务业 1978年,商业体制改革,集市贸易复兴,允许私人经商。1980年,允许集体和个人办旅馆,私营商业纷纷开业。1985年,全县有各类旅馆30家。商业企业257家,销售额5685万元。1992年,原供销、商业物资、粮食、二轻等部门由行政改为企业,生产资料实行多渠道经营。1993年,粮价逐渐放开,允许民营粮商经营。2002年,全县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商品成交额0.97亿元。1978年,海岛用油实行计划调控。1987年,实行“保证重点,控制一般,计划内不足,计划外补”政策,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及渔民渔汛捕捞用油。1994年,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成品油资源实行导向配置。1997年,县内成品油销售17470吨,1999年13605吨,2002年8750吨。
  对外经济贸易 1979年,长岛县对外贸易公司成立,直接经营外贸商品。1983年,境内正式办理劳务输出业务,在境外设立销售机构、投资企业。1986—2002年,全县外派捕鱼劳务人员220起,560人次;外派研修生56起,224人次;劳务收入800万美元。2002年,全县对外劳务合同额1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6%。全县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个,增资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资21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倍;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引进岛外资金合同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长9倍。
  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 1978年前,社队企业主要是修船和加工网绳的企业,公社、大队、个体和私营等所有制形式共存。1979年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形成水产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建筑业、渔船修造业等四大行业。1990年,全县有乡镇企业216家,其中乡(镇)办88家。销售收入18212万元,总产值5684万元。1996年,乡、村集体企业大多数改为股份合作制。90年代后期,大批罐头厂、冷藏厂、船厂、塑料厂停产转产,乡镇企业经济步入低谷。2000年,渔村开办“渔家乐”,个体旅游服务业兴起,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2年,全县有个体和私营企业1774户,从业3000多人,年营业收入1.67亿元。
  旅游 1984年,长岛县旅游公司成立,旅游景点有半月湾和烽山鸟展馆。1991年,九丈崖公园建成,旅游景点由2处增至8处,宾馆、饭店、个体招待所增至113家。2001年,举办首届南长山镇“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节。同年,全县接待“渔家乐”游客11万人,户均纯收入约2万元。2002年,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初步形成,妈祖生日庆典、庙岛秋尝祭、上元灯会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相继举办,林海(烽山)风景区、九丈崖风景区、半月湾风景区、万鸟岛风景区、庙岛显应宫等成为知名景区。同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89万人次,旅游收入14400万元。
  第五节 社会事业
  教育 1978年,全县有小学34所,初中8所,高中1所。1995年,长岛县被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首批实现‘两基’工作县”,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1996年,中小学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2002年,全县有小学13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29所,专职教师725人,在校生8033人,在园幼儿1603名。1983年,创办水产学校。1996年,长岛县高级职业学校成立。2002年,高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财会、餐旅服务、导游与幼师、海珍品育苗、服装设计与制作、特警与保安、烹饪等8个。
  科技 1975年,全县开始鉴定科研成果。1985年,有通过县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33项。1994年和1996年,长岛县被国家科委分别授予“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县”和“科技实力百强县”称号。1997年,“山东长岛海水增养殖示范基地”被列为全国十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之首。1999年,“浅海持续养殖”科研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社会发展“十大示范工程”之一。2000年,全县建立科技服务组织145个,有专业技术人员2600人。承担国家、省、市、县科技计划180多项。至2002年,海水养殖技术、海珍品人工育苗、渔具渔法技术研究、海珍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获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农业部丰收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部星火计划奖2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全县有科技服务机构62个,专业技术人员2200多人。
  文化 1978年,全县有基层图书室32个,藏书1万余册。1984年,县吕剧团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活动,演出现代吕剧《桃花汛》,获优秀伴奏奖、优秀作曲奖、导演奖和演员奖。1985年,新建新华书店1处。歌曲《看到了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歌曲大奖赛中获银奖;摄影作品《一层波浪一层金》入选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1993年,长岛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境内民间艺术主要有耍龙、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腰鼓舞、狮子舞、扇贝舞、大头娃娃舞等。长岛渔民号子尤为著名。长岛渔民号子多以砣矶号子为代表,主要有《掌篷号》《摇橹号》《捞鱼号》《廷巴号》《竖大桅号》《上网号》等。砣矶渔民号子由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多次在全国播放。
  卫生 1978年,县卫生局设专职药政人员,负责全县药品管理。1989年,全县40个行政村建有38个村卫生室,34个行政村实行合作医疗。1992年,全县10个乡镇全部符合市“卫生乡镇”标准。至2002年,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形成。全县有医疗卫生单位61处,病床22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5人。
  体育 1979年,长岛县业余体育学校建立。1982—1985年,体校射击队有14人次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获奖。1985年,体校设篮球、田径、射击、武术、帆板等训练项目,先后向山东省体育专业队输送运动员5名,向烟台市体育学校输送运动员14名。1988年始,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两年举办一次。至2002年,县政府共投入50万元,建成3处室外灯光球场。
  广播电视 1976年,境内建立差转台,转播中央、省、市广播电视节目。1988年,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广播通播率100%,覆盖率90.7%。1991年,县城区有线电视传输网建成,终端户300多户,传送电视节目8套。1992年,广播电视发射塔建成,电视覆盖率90%以上。1995年,全县10处乡镇均建起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2000年,省、市8套有线电视节目传入长岛。中央加密电视节目和《长岛新闻》节目传入各岛和乡镇。县城区可看31套有线电视节目。
  社会保障 1986年,长岛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成立,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启动。199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1996年,实行企业职工大病统筹。1997年,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200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启动。1999—2002年,县政府调控资金近2000万元,将养老金、失业金等各项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2000—2002年,县政府拨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金、公费医疗基金等各类社保资金3000多万元。
  第六节 名产·名胜
  刺参 分布于全县各岛周围海域。全县适宜刺参生长的海岸线96.5公里,占海岸线总长的67.6%,资源面积6平方公里。生长区内蕴藏量741.2吨鲜品。全县最高年(1972年)产量15.8吨干品,年均产量6.25吨干品。
  皱纹盘鲍 通称鲍鱼,主要分布在长山水道以北临岛海区。全县皱纹盘鲍分布的海岸线58公里,占海岸线总长的40%,资源面积1.3平方公里。生长区内总蕴藏量35.3吨鲜品。
  栉孔扇贝 主要分布于大钦岛和小钦岛附近海域。1976年开始全人工筏式养殖试验。最高年(1985年)收获量6970吨,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光棘球紫海胆 主要分布在北部诸岛及大竹山、小竹山车由岛周围海域。资源面积5.7平方公里,蕴藏量283.5吨鲜品。
  显应宫 又名天后宫,俗称妈祖庙,坐落于庙岛北部。宋宣和四年(1122)由福建商贾和船民筹资兴建,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妈祖庙。建筑分外、前、中、后四院,南北长166米,东西宽50米,总面积8300平方米。
  北庄遗址(参见第三十四编第十章)

知识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烟台市志(1978-200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烟台市
相关地名
长岛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