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听党指挥、不畏牺牲铸就一批忠诚的守卫者,贏得了群众拥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44
颗粒名称: 第二,听党指挥、不畏牺牲铸就一批忠诚的守卫者,贏得了群众拥护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329-330
摘要: 本文讲述了党领导的胶东人民军队英勇善战,铸就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本色,成为群众忠诚的守卫者,涌现了任常伦、夏侯苏民、杨子荣、解文卿等一大批胶东英雄和一系列为群众利益英勇牺牲的英雄群体。为营救群众,多个英雄群体壮烈牺牲,其中胶东公安局警卫连十八勇士和五旅十三团一个班的10名战士往返3次穿越敌军火力网,掩护了近千名群众转移,并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胶东部队为群众英勇牺牲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群众的坚决拥护,广大群众尽己所能保护战士。
关键词: 党指挥 不畏牺牲 群众拥护

内容

党领导的胶东人民军队英勇善战,铸就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本色,成为群众忠诚的守卫者,涌现了任常伦、夏侯苏民、杨子荣、解文卿等一大批胶东英雄和一系列为群众利益英勇牺牲的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是典型代表之一。1942年11月,日军制造“马石山惨案”,并将3000多名群众围困在马石山上。为营救群众,多个英雄群体壮烈牺牲,其中胶东公安局警卫连十八勇士和五旅十三团一个班的10名战士往返3次穿越敌军火力网,掩护了近千名群众转移,并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在这种大无畏精神的指引下,由侵华日军华北区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亲白指挥、日伪军2万余人参与的1942年胶东冬季“大扫荡”不仅没有达到消灭胶东抗日力量,占领胶东作为“以战养战”末卜给基地的目的,反而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胶东部队为群众英勇牺牲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群众的坚决拥护,广大群众尽己所能保护战士。比如,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至1944年间,掖县、掖南县人民为保护西海军分区卫生所免遭破坏,以“深挖地洞、藏治伤员”的形式建立起“地下”医院,与日、伪军打起“地道战”。近千名伤病员在此康复,重返前线。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昌连仁
责任者
宋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