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150520020210010539 |
颗粒名称: | 第一,天福山起义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公开打出党的旗号,使党的领导深入人心 |
分类号: | K265 |
页数: | 2 |
页码: | 326-327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作为一次意义深远的起义,天福山起义使党的领导与当地红色武裝相结合,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没有中共胶东特委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就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革命阵营,而起义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①。这既保证了地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又保证了革命行动的组织性,使党在民众中公开树立了坚強有力的革命形象。以后,无论“三军”如何整编,政治委员制度始终作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延续下去。此外,从1938年5月起,中共中央陆续派出几批红军干部与胶东起义干部结合,加强对胶东部队的军政领导。②无论本地干部还是外来干部,都受到胶东人民的热烈欢迎,顺利地在胶东开展工作。 |
关键词: | 抗日救国 起义 天福山 |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