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472
颗粒名称: (一)办学方法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273-274
摘要: 本文讲述了胶东抗大秉承了延安抗大总校的教育方针和校风,课程也基本按总校的课程开设。除此,还有内务条例、纪律条令等课目。所用教材基本上是抗大一分校编写的。抗战期间,环境恶化,斗争艰苦,流动性大,抗大始终坚持以战场为课堂和灵活授课的原则设置课程。胶东抗大规定学员队是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个学员队有3个连(区)队,每个连(区)队有3个班,每个班是9-10人的编制。胶东抗大注重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军事课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式:一是联系实际战前学。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史 办学方法

内容

胶东抗大秉承了延安抗大总校的教育方针和校风,课程也基本按总校的课程开设。政治课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党的建设、政治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时事政治等,军事课有制式教练、战术(步兵战术和游击战术)、兵器与射击(主要是步枪和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等,文化课有语文、数学等。除此,还有内务条例、纪律条令等课目。所用教材基本上是抗大一分校编写的。抗战期间,环境恶化,斗争艰苦,流动性大,抗大始终坚持以战场为课堂和灵活授课的原则设置课程。
  胶东抗大规定学员队是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个学员队有3个连(区)队,每个连(区)队有3个班,每个班是9-10人的编制。学校根据战时的需要和学员的基本情况,对每期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军事课和政治课的安排比重也不完全一样,教学内容深浅、难易程度也有区别。所有课程,在强调依计划按时授完的前提下,随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变通,做到互相穿插安排,保证了学习、战斗两不误。由于教学环境处于敌后,教学条件也很艰苦,教具和学习用品十分缺乏。教材主要是油印,教具多为自制。干部和学员的生活非常艰苦,伙食标准很低,每人每月只发一元钱的补贴,每天只有一斤粗粮,冬天有时只吃两顿饭。即便如此,抗大干部学员仍精神饱满,热情高涨。
  胶东抗大注重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军事课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式:一是联系实际战前学。一般是在敌取守势,我取攻势的形势下进行,即联系战前准备进行。部署连队召开大小各种会议,在连队领导的指导启发下,发动学员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根据任务要求,把如何利用地形地物、搞好射击投弹以及埋伏、攻击和退路等等都一一搞清楚、弄明白。二是针对困难战中学。一般是在敌取攻势,我于被动之时开展。办学期间,抗大时常遇到日伪军扫荡,每次都安排学员以适当规模分散隐蔽,化整为零,要求不吸烟,不咳嗽,枪支行李不响动,蹑脚走,脚步轻,不掉队,发扬革命友爱精神,互帮互助。学员身临其境,学得快、记得牢。三是抓住时机战后学。一般是在战斗之后,不失时机地组织学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看法,讲体会,吸取经验,接受教训。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林山
责任者
杨先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