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大分校东迁,赋予历史条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467
颗粒名称: (一)抗大分校东迁,赋予历史条件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270-2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铁蹄所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其行径骇人听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当时,胶东人民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自1937年12月14日的天福山起义,已建立起多支抗日武装,抗日烽火燃遍了胶东半岛。1938年春,“三军”成立后,即创办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由曹漫之任校长。党中央关于抗大外迁到“火线办学”的战略决策,使胶东抗大的建立由可能变为现实。根据胶东的革命形势和实际需要,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在胶东成立抗大胶东支校,即三分校。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史 侵华战争

内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铁蹄所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其行径骇人听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奋起反抗。1939年,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中央指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分批离开延安,到晋东南、晋察冀、晋绥、鄂豫皖、山东、淮南、淮北、苏北、苏中等抗日根据地建立分校,全国先后共建立了12个分校。山东分校作为第一分校,在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的带领下,离开延安,东渡黄河,辗转至太行山区,于当年冬进入山东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当时,胶东人民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自1937年12月14日的天福山起义,已建立起多支抗日武装,抗日烽火燃遍了胶东半岛。1938年春,“三军”成立后,即创办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由曹漫之任校长。党中央关于抗大外迁到“火线办学”的战略决策,使胶东抗大的建立由可能变为现实。根据胶东的革命形势和实际需要,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在胶东成立抗大胶东支校,即三分校(一分校是校本部,在沂水,二分校在东平湖)。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林山
责任者
杨先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