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一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1个军(第41军)又5个团转战东北战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344
颗粒名称: 二、第一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1个军(第41军)又5个团转战东北战场
分类号: K265
页数: 5
页码: 152-156
摘要: 本文讲述了胶东子弟兵首批出兵是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实现的。根据这一指示中对于山东战略区的出兵规定,9月下旬,胶东军区奉命抽调第5师、第6师、东海独立第3团,老16团1营留胶东,由中海独立团2营替换,北海独立第1团、独立第2团、海军支队和北海、东海军分区的9个连,共10个团队的兵力1万余人,在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下,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师师长吴克华、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5师政治委员彭嘉庆等率领,从黄县、蓬莱横渡渤海进入东北营口地区。
关键词: 胶东军区 主力组成 战略方针

内容

胶东子弟兵首批出兵是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实现的。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党内指示,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一干系全局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军队收缩南方阵地,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建立背靠苏联、蒙古、朝鲜的巩固的东北总根据地。根据这一指示中对于山东战略区的出兵规定,9月下旬,胶东军区奉命抽调第5师(第13团仍留胶东以组建新的第5师)、第6师、东海独立第3团,老16团1营留胶东,由中海独立团2营替换,北海独立第1团、独立第2团、海军支队和北海、东海军分区的9个连,共10个团队的兵力1万余人,在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下,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师师长吴克华、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5师政治委员彭嘉庆等率领,从黄县、蓬莱横渡渤海进入东北营口地区。
  (一)胶东主力第5、第6师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1军经过了3个多月努力,先期进入东北的胶东军区部队与其他部队共同完成“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部署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是说能调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的要求。①同年11月,第5师两个团和第6师,分别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948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同年11月,该纵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41军,为第4野战军建制。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为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军长,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第10师改称第121师,蔡正国任师长,李丙令任政治委员;第11师改称第122师,田维扬任师长,吴保山任政治委员;第12师改称第123师,江燮元任师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4师,左叶任师长,曹传赞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4万余人。在全国解放战争战场上该军驰骋东北战场,首战营口,两克鞍山,三保本溪,四保临江;奇袭鞍海,迫国民党第184师起义;新开岭围歼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坚守阵地,浴血奋战6昼夜,阻击了国民党军海空军配合下11个师的轮番进攻,确保东野其他部队的攻锦作战的胜利。此后,乘胜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参加华中南作战中的衡宝、广西战役以及清剿残余国民党军作战。①共歼灭国民党军(含残余势力)共165482人,自身伤亡42234人。②涌现“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享誉军内外的英雄集体;走出了“全国战斗英雄”李培江、黄招强等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模范人物;造就了韩先楚、吴克华、莫文骅等一批高级将领;铸成了“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严守纪律,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该军第121师曾被誉为东野10个主力师之一和“老虎师”之一,以善打大仗、恶战、硬仗而著称。仅该师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就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③ (二)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2军一部挺进东北的胶东军区两个主力师及军分区部队共10个团队兵力除编入后来的东野第41军之外,其余部队均编入了后来的东野其他部队。一是西海独立第2团团部及第1营(前身系蓬莱独立营)在安东扩编为东满临时指挥部直属支队第1团,1946年1月改编为安东军区第1团,5月改编为辽南军区兼独立师第1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5纵队第3师第37团,11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4师第370团。二是北海独立第1团第3营(前身系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由第3支队参谋长茹夫一率领去通化,先后编为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1946年8月编入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编入东野第5纵队第14师,同年11月改称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三是西海独立2团3营(欠一个排)(前身系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与鲁南军区赴东北干部团一部和冀热辽第16军分区第58团合编为通化支队第1团。1946年8月编为辽宁军区直属第4团,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第4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1985年改编为第42集团军第126师第373团,1996年10月改编为武警第126师第373团。四是西海独立第2团第3营一个排发展为安东军区第4分区基干团(1946年6月,山东军区警卫团一个班发展为宽甸县大队、西海独立第2团一个排发展为桓仁县大队和朝鲜义勇军独立大队),后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7团。五是1946年秋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组建敌后武工队,1947年2月扩编为凤赛支队,先后编为安东保安司令部、辽东军区独立第3师、东野第5纵第15师、第42军第126师一部。① (三)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38军一部一是胶东海军支队于1945年9月补入牟平独立营和胶东军区特务营一个连,成立了两个大队。10月25日渡海到辽东后,改称“田松支队”,11月奉命推进北满,进入牡丹江地区并扩编为两个团。1946年3月改编为牡丹江军区第2支队第1、第2团。5月,第2支队第1、第2团改为合江军区第1分区独立第1、第2团。1947年2月至1948年1月,原第2支队所属部队分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第1师、团侦察连(后为第38军第112师)以及第6纵(即东野第43军)、独立第8师、东野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一部。二是胶东军区特务营第2、第3、第4连编成一个营于1945年8月随万毅挺进东北,12月与鲁中、滨海军区各一个营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第20旅,1946年8月改编为第1纵第3师第8团,1948年11月改编为东野第38军第114师第341团。
  (四)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和中野所部一是北海独立第1团团部及第1营,到东北后于1945年11月与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团第3营、安东抗日游击队合编为东北自治军第2纵队第3支队,北海独立第1团第1营扩编为第3支队第7团,1947年4月,第7团编为独立第4师第11团,1948年3月改编为第12纵第35师第103团,11月改编为第49军第146师第436团。二是胶东军区独立团第3营、山东军区教导第2团警卫连、掖南独立营第3连以及延安炮校干部战士500余人在安东凤凰城成立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兵第1团。1946年6月该团留在河南新乡,8月改编为二野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9团。胶东军区赴东北的部分团队编入第5纵队(第42军)后,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新战役、河南剿匪鄂西川东作战。在革命斗争中,第42军部队走出了一批高级将领,为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附注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290页。 ①《陆军第41集团军军史》前言。 ②《第41集团军军史》记载数据统计。 ③该军1985年整编为第41集团军,隶属广州军区。 ①张克勤、刘学艺:《从胶东走出来的人民子弟兵》,《齐鲁烽火》2014年第2期,第47页。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