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胶东子弟兵对于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性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342
颗粒名称: 再谈胶东子弟兵对于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性贡献
其他题名: 全国解放战争视阈下的胶东军区四出主力评述
分类号: K265
页数: 18
页码: 150-167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胶东子弟兵的胶东军区部队,曾经为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过四出主力的特殊的历史性贡献,这一壮举实为中共党史、军史传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所幸的是,由于有广大省市县以及各军兵种、各级军区和部队党史军史机构及其研究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李维民将军以及徐步安、张克勤等专家的科研成果的发表①,从而使得这一重要历史活动开始日渐再现。由于新近又发现了一些有关胶东子弟兵四度出兵的档案史料,所以就所能掌握的历史资料对于这一问题再作评述,求教于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学者。
关键词: 人民解放军 发展壮大 历史贡献

内容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胶东子弟兵的胶东军区部队,曾经为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过四出主力的特殊的历史性贡献,这一壮举实为中共党史、军史传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故人的逝去以及档案等史料的高度分散,同时又缺失系统研究整理的因素,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史迹历经70年之后,反而逐渐模糊起来,甚至开始出现了说不清、理不顺的现象。所幸的是,由于有广大省市县以及各军兵种、各级军区和部队党史军史机构及其研究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李维民将军以及徐步安、张克勤等专家的科研成果的发表①,从而使得这一重要历史活动开始日渐再现。由于新近又发现了一些有关胶东子弟兵四度出兵的档案史料,所以就所能掌握的历史资料对于这一问题再作评述,求教于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学者。
  一、胶东军区部队四出主力支援全国其他战场的准备胶东军区是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山东胶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1942年7月正式成立。其始于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至3月,胶东特委与各地党组织,又先后在威海、荣成、掖县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9月,由起义部队组成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正式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5支队,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相当于一级军区)第5支队。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旅,辖第13、第14、第15团。同时由军区部队组成新的第5支队,辖3个团,后编为第16、第17团,隶属1942年7月成立的胶东军区。1943年3月新的山东军区(战略区、一级军区)成立①后,原胶东军区和第5旅编成新的胶东军区,辖3个主力团(第13、第14、第16团)和4个军分区及地方武装。1945年8月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立即编组野战兵团和加强地方武装及民兵建设的新任务。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迅速集中主力,“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正规兵团,集中行动。”②对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于同日召开高干联席会议,布置整编部队、动员参军等重要任务,决定各军区的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共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其中,胶东军区编为山东第5、第6师和山东警备第4、第5旅及海军支队。同时,组织第二梯队部队。为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广泛开展了参军运动,使得军队迅速扩大,县区武装也迅速充实。在部队编组中,大批提升了新干部和从地方武装升级的地方干部。9月后,山东军区部队已发展到27万人。在此次扩军编组中胶东军区第13、第16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整编为山东解放军第5师,第5师辖第13、第14(老16团)、第15团。胶东军区第14团和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第2团,整编为山东解放军第6师,辖第16、第17、第18团。警备第4旅辖第7、第8团,警备第5旅辖第9、第10团。适时,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参谋处长黄经琛。除上述2师2旅外,下辖军分区有: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副司令员于得水,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少虹);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政治委员刘中华,副政治委员张英勃,参谋长刘云鹏);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治委员吕明仁,副政治委员常青、李华,参谋长毕永之,政治部主任邓龙翔);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政治委员廖海光,参谋长杨介人,政治部副主任朱开印)和中海军分区。以上5个军分区部队共计9个独立团。胶东军区总计所辖主力部队2个师(每师3个团),2个旅(每旅2个团),另又12个团(队)。① 二、第一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1个军(第41军)又5个团转战东北战场胶东子弟兵首批出兵是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实现的。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党内指示,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一干系全局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军队收缩南方阵地,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建立背靠苏联、蒙古、朝鲜的巩固的东北总根据地。根据这一指示中对于山东战略区的出兵规定,9月下旬,胶东军区奉命抽调第5师(第13团仍留胶东以组建新的第5师)、第6师、东海独立第3团,老16团1营留胶东,由中海独立团2营替换,北海独立第1团、独立第2团、海军支队和北海、东海军分区的9个连,共10个团队的兵力1万余人,在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下,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师师长吴克华、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5师政治委员彭嘉庆等率领,从黄县、蓬莱横渡渤海进入东北营口地区。
  (一)胶东主力第5、第6师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1军经过了3个多月努力,先期进入东北的胶东军区部队与其他部队共同完成“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部署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是说能调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的要求。①同年11月,第5师两个团和第6师,分别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948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同年11月,该纵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41军,为第4野战军建制。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为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军长,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第10师改称第121师,蔡正国任师长,李丙令任政治委员;第11师改称第122师,田维扬任师长,吴保山任政治委员;第12师改称第123师,江燮元任师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4师,左叶任师长,曹传赞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4万余人。在全国解放战争战场上该军驰骋东北战场,首战营口,两克鞍山,三保本溪,四保临江;奇袭鞍海,迫国民党第184师起义;新开岭围歼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坚守阵地,浴血奋战6昼夜,阻击了国民党军海空军配合下11个师的轮番进攻,确保东野其他部队的攻锦作战的胜利。此后,乘胜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参加华中南作战中的衡宝、广西战役以及清剿残余国民党军作战。①共歼灭国民党军(含残余势力)共165482人,自身伤亡42234人。②涌现“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享誉军内外的英雄集体;走出了“全国战斗英雄”李培江、黄招强等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模范人物;造就了韩先楚、吴克华、莫文骅等一批高级将领;铸成了“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严守纪律,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该军第121师曾被誉为东野10个主力师之一和“老虎师”之一,以善打大仗、恶战、硬仗而著称。仅该师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就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③ (二)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2军一部挺进东北的胶东军区两个主力师及军分区部队共10个团队兵力除编入后来的东野第41军之外,其余部队均编入了后来的东野其他部队。一是西海独立第2团团部及第1营(前身系蓬莱独立营)在安东扩编为东满临时指挥部直属支队第1团,1946年1月改编为安东军区第1团,5月改编为辽南军区兼独立师第1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5纵队第3师第37团,11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4师第370团。二是北海独立第1团第3营(前身系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由第3支队参谋长茹夫一率领去通化,先后编为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1946年8月编入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编入东野第5纵队第14师,同年11月改称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三是西海独立2团3营(欠一个排)(前身系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与鲁南军区赴东北干部团一部和冀热辽第16军分区第58团合编为通化支队第1团。1946年8月编为辽宁军区直属第4团,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第4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1985年改编为第42集团军第126师第373团,1996年10月改编为武警第126师第373团。四是西海独立第2团第3营一个排发展为安东军区第4分区基干团(1946年6月,山东军区警卫团一个班发展为宽甸县大队、西海独立第2团一个排发展为桓仁县大队和朝鲜义勇军独立大队),后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7团。五是1946年秋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组建敌后武工队,1947年2月扩编为凤赛支队,先后编为安东保安司令部、辽东军区独立第3师、东野第5纵第15师、第42军第126师一部。① (三)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38军一部一是胶东海军支队于1945年9月补入牟平独立营和胶东军区特务营一个连,成立了两个大队。10月25日渡海到辽东后,改称“田松支队”,11月奉命推进北满,进入牡丹江地区并扩编为两个团。1946年3月改编为牡丹江军区第2支队第1、第2团。5月,第2支队第1、第2团改为合江军区第1分区独立第1、第2团。1947年2月至1948年1月,原第2支队所属部队分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第1师、团侦察连(后为第38军第112师)以及第6纵(即东野第43军)、独立第8师、东野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一部。二是胶东军区特务营第2、第3、第4连编成一个营于1945年8月随万毅挺进东北,12月与鲁中、滨海军区各一个营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第20旅,1946年8月改编为第1纵第3师第8团,1948年11月改编为东野第38军第114师第341团。
  (四)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和中野所部一是北海独立第1团团部及第1营,到东北后于1945年11月与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团第3营、安东抗日游击队合编为东北自治军第2纵队第3支队,北海独立第1团第1营扩编为第3支队第7团,1947年4月,第7团编为独立第4师第11团,1948年3月改编为第12纵第35师第103团,11月改编为第49军第146师第436团。二是胶东军区独立团第3营、山东军区教导第2团警卫连、掖南独立营第3连以及延安炮校干部战士500余人在安东凤凰城成立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兵第1团。1946年6月该团留在河南新乡,8月改编为二野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9团。胶东军区赴东北的部分团队编入第5纵队(第42军)后,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新战役、河南剿匪鄂西川东作战。在革命斗争中,第42军部队走出了一批高级将领,为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三、第二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27军)又4个团转战华东战场胶东军区在完成第一批主力部队运兵东北任务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中有关地方性正规兵团集中北上后“各地均应保留必要数量之地方兵团与游击队”,“决不可一切皆集中”的指示,①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的领导下,胶东军区仍保有警备第4旅(旅长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少虹);第5旅(旅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参谋长萧镜海),以及第1军分区(东海军分区)、第2军分区(北海军分区)、第3军分区(西海军分区)、第4军分区(南海军分区)。总兵力约占全山东军区部队总兵力的1/3。为了尽快适应扩军出兵的新形势新任务,胶东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战略区的要求,采用地方部队升级等办法加紧编组能够适应在华东战略区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当1945年8月胶东军区主力部队第一次整编中山东解放军第5、第6师奉命进军东北后,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本级主力,将原第5师机关一部和第13团及中海军分区独立团,合编为新的第5师,将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第4、第5团组成的警备第4旅,改编为新的第6师;1946年9月,由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新第师第9团,组成新的警备第3旅。第二次组建的第5师师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浩天,参谋长萧镜海。辖第13、第14、第15团。第13团即老第5师第13团;第14团由第13、第15团和师特务营的3个特务连及其西海、北海军分区部队编成;第15团由中海军分区独立团和从莱东、海阳、五龙县抽调的3个连编成。警备第4旅于1946年月改称第6师。师长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少虹。辖第7、第8、第9团:第7团原为东海独立第2团,后为警4旅第7团;第8团原为东海独立第4团,后为警4旅第8团;第9团原为东海独立第5团,后为警4旅第9团。第二次组建的警备第3旅于1946年9月成立。旅长孙端夫,政治委员刘中华。南海、北海独立团和原第6师第9团依次改编为第16、第17、第18团。
  (一)组建华野第九纵队(第27军)1个整军该军系由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的第5、第6师和警备第3旅发展起来的。1947年1月下旬,华东战场作战重心转入山东解放区境内。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山东、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副参谋长刘先胜、张元寿,下辖12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2月28日第9纵队组建,司令员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兼任,政治委员由胶东军区政治委员林浩兼任,参谋长聂凤智(随后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刘浩天,副参谋长叶超。同年8月,聂凤智任司令员。7月刘浩天任副政治委员,10月任政治委员;10月仲曦东任政治部主任。第5师、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编为第25、第26、第27师。1947年3月组建了担架团,6月组建了教导团,1948年2月组建了山炮团。全纵队31614余人。①第25师师长聂凤智(兼),政治委员刘浩天(兼),副师长萧镜海(4月任师长),副师长兼参谋长黄经琛(至10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佑铭(10月任政治委员),参谋长官俊亭。辖第73、第74、第75团,依次由第13、第14、第15团改编。第26师师长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副师长张轾秀(1948年8月任师长)、孙同盛,参谋长黄经琛,政治部主任张少虹(1947年10月任政治委员)。辖第76、第77、第78团,依次由第7、第8、第9团改编。第27师师长孙端夫,政治委员刘中华,副师长兼参谋长刘琳,政治部主任严政。辖第79、第80、第81团,依次由第16、第17、第18团改编。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华野第九纵队改编为第27军,隶属第九兵团建制。军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兼参谋长贺敏学,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后勤部长侯青久。原第25、第26、第27师依次改编为第79、第80、第81师,原第73至第81团依次改编为第235至243团,军直辖山炮团、教导团。第79师师长萧镜海,政治委员谭佑铭;第80师师长张铚秀,政治委员张少虹;第81师师长孙瑞夫,政治委员罗卫道。① 第27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期间,历经华东东线战场各大小战役战斗,“为华东部队较强主力之一”,擅长于攻坚战与防御战②,该军不少团队在作战中具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其中第235团“擅长攻坚,攻坚战术优于该军其他各团”;第236团“战斗作风较坚决、顽强,动作迅速,亦善于攻坚战,次为牵制与防御战”;第237团善于攻坚,为第27军“最好攻坚兵员之一”。③第238团“善于山地攻坚,次为村落攻击”;第239团“善于守备战,作风顽强”;第240团“有朝气,历次作战中表现为长于野外攻击,次为防御,再次为攻坚”。④第241团“善于攻坚,尤以第3营最强,次为野外攻击战”,“亦为该纵担任攻击的主力团之一”;第242团“善于攻击”;第243团“擅长守备战与野外攻击战”。⑤第27军发轫于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以1935年“一一四”暴动组成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后即参加莱芜战役,出色完成阻援及断敌退路作战任务,收复胶济路东段100余公里;在泰蒙战役中顽强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孟良崮战役中担负正面攻歼任务,歼敌6780人,被华野司令员陈毅誉为“犹如猛虎”之师;1947年7月,配合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华野外线兵团作战,参加南麻临朐战役;9月,在胶东保卫战中,牵制山东境内之敌,歼国民党军1786人。10月,进行胶河战役,歼敌4500人。11月,在胶高追击战中,歼敌2000余人。1948年潍县战役中,共歼敌11013人,第79团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潍县团”荣誉称号。兖州战役中歼敌共7584人。9月的济南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第73团“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在淮海决战中,第73团2连、第74团2连被第9兵团授予“碾庄战斗模范连”称号,全年共歼敌56492人,俘将官22人。在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中,该军有突出战绩。全国解放战争中,第27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2.5万人,创野战军军级单位之最。
  1947年3月,第二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第9纵队(第27军)出征后,总军事实力大大高于华东军区其他三级军区。
  (二)组建华野野第1纵队(第20军)3个团 1947年5月孟良崓战役后,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升级的西海独立第3团重建华野第1纵队(后改称第20军)第1师第3团,后改称第20军第58师第174团。①与此同时,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升级的东海独立第2团编入华野第1纵队(后改称第20军)第2师第5团,后改称第20军第59师第176团。同年7月,又将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的西海军分区警3团重建为第1纵队第3师第9团,后改称为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②胶东军区上述3个团编入华野主力部队后南征北战,为华东解放战争和第20军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组建华野野第7纵队(第25军)1个团 1947年2月胶东军区地方部队东海独立第2团补入华野第7纵队(后改。称第25军)第21师第61团,后改称第25军第75师第223团。该团在解放战争中伤亡很大,为华野解放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① 四、第三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31军)又4个团转战华东战场胶东军区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各战略区要努力加强地方武装、特别是地方主力兵团的建设的指示。每当所辖地方主力部队升编为野战军后,及时以县区武装和新兵组建新的地方部队,使本级军区经常保持有多个7000人左右的独立师,或者数个4000-5000人的独立旅、警备旅,各军分区经常保持有编制达1000-1500人的数个独立团;各县经常保持有100-400人不等的县大队。
  (一)组建华野三野第13纵队(第31军)转战华东战场 1947年1月下旬,在国民党军大规模进攻山东、解放区大片沦陷的战争形势下,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新四军番号撤销。下辖胶东、渤海、鲁中、鲁南、苏中、苏北共6个军区。3月,胶东军区以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合编,第三次组建第6师;4月,第6师改称第5师;又以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北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及民主救国军独立纵队(由原国民党军交通警察第15总队第1大队起义改编而成)合编,第三次组建第6师;8月,以北海军分区新成立的独立第2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2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合编为第7师。同月下旬,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奉命第3次组建野战纵队(军)等部队。以第3次组建的第5、第6师和第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1军),各师分别改称第37、第38、第39师,共2.3万余人,隶属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滕海清任副司令员,陈华堂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黎有章任参谋长。该纵队机关是由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司政后机关拨改组成。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野第13纵队改称第31军,隶属三野第10兵团。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姚运良任副军长,黎有章任参谋长,方中铎任政治部主任。第37师改称为第91师,高锐任师长,张英勃任政治委员;第38师改称第92师,徐体山任师长,张英任政治委员;第39师改称第93师,傅绍甫任师长,余明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万余人。尽管胶东军区进行了第三次“大出血”、“大出兵”,但是由于扩军升级扎实有效,第三批大出兵后胶东军区仍辖有1个教导团、1个炮兵团以及东海、北海、南海、西海、滨北军分区部队,共15个独立团的兵力。①胶东部队组建的第13纵队于9月参加胶东保卫战。至12月,歼国民党军2万余人。1948年4月第13纵队在潍县战役中配合兄弟部队于潍县东、西两线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增援。5月参加津浦路中段(兖州)战役,会同第7纵队攻克兖州,歼守军1.6万余人。在济南战役中第13纵第37师第109团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战役中纵队共歼敌1.5万余人。在淮海战役、渡江和上海战役后,向福建进军,参加福州和漳厦战役和解放东山岛战斗。②第31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至1949年10月)共毙伤国民党军67295人,俘158683人,投诚5625人,起义2135人,合计233738人。缴获各种火炮1348门,轻重机枪5252挺,各种枪支54387支,各种车辆413辆(列),坦克30辆,船艇4艘,通话器材1558部,骡马3372匹,各种炮弹104130发,各种枪弹67897805发,手榴弹86876枚(不含击毁数)。该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负伤47594人,阵亡13775人,合计61369人。③ (二)改编为三野暨华东军区直属部队一是1947年8月成立的东海独立第3团,于1948年11月改编为华野教导团第13团,1949年4月改编为三野海军警卫团。二是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挺进东北留下部分人员,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教导队,1948年初海军教导队撤销,人员编入华东军区所属部队。三是1947年8月6日在莱阳水沟头小园组建了华东军区特务团辎重营,后来编为上海警备团。
  (三)补入中央警卫团近1个团及华野部队2个团其中补入中央警卫团的胶东军区部队共7个连;补入华野鲁中南纵队和第二纵队(第21军)共达2个团。以上改编或补入的胶东军区部队为全国解放战场及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第四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32军)又3个师(旅)共15个团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毛泽东提出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的目标。会议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计划规定,人民解放军目前条件下,大致可分为3类:一类是西北编制,每步兵师8000余人,每纵队2.5万人;一类是东北编制,每步兵师1.2万余人,每个纵队近4.3万人;一类是华北、中原、华东等编制,每步兵师近9000人,每个纵队近3万人。①中央军委于同年11月1日发出《关于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地方、游击3类,纵队改称军,师和旅统一称师;地方部队以警备或独立旅为最高单位,不再称师;游击部队不称军、师或旅,地方部队建制属于军区系统。军区分为4级:与中央局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一级军区(即大军区);与中央分局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二级军区;与区(省)党委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三级军区;与地委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军分区。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规定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开始整编。
  (一)组建第32军1个整军 1949年渡江战役前为应对美国可能的干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第二、第三野战军协力经营东南组成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饶漱石、陈毅为第二、第三书记的新的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同年5月15日,华东军区公布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第一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二政治委员饶漱石,第三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陈毅、粟裕,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5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二野准备向西南进军。6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和三野机关合并,称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粟裕、张云逸,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张震(后袁仲贤代理),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副主任唐亮、钟期光(后张凯),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邝任农。9月,许世友任山东军区(于同年3月改编为二级军区)司令员。胶东军区隶属于新的山东军区,司令员贾若瑜,政治委员赖可可。下辖教导团(6月,改称军政干部学校)、炮兵团,警备第4、第5旅,东、北、西、南海及滨北军分区。至同年9月,胶东军区兵员仍达63441人①,并且第4批向华东战场输送子弟兵。1949年2月19日组建第32军。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彭林,副军长刘涌,参谋长赵一萍。以胶东军区前指机关组成第32军机关,隶属华东军区所辖的山东军区。共辖第94师,由1948年3月第4次组建的第6师改称。代师长邬兰亭,政治委员熊飞,参谋长官俊亭,政治部主任杨家华。辖第280团,由第6师第16团改编(其前身系1946年7月组建的南海独立第1团);第281团,由第6师第17团改编(前身系1946年7月组建的西海独立第1团);第282团,由第6师第18团改编(前身系1947年2月组建的北海独立第2团)。1950年11月23日奉命调归第27军建制,1951年2月该师番号撤销。第95师,由1948年3月第4次组建第5师改称,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参谋长钟期光,政治部主任邓复生。辖第284团,由第5师第13团改编(前身系1946年10月组建的滨北独立第1团);第285团,由第5师第14团改编(前身系1946年7月组建的东海特务第2团);第286团,由第5师第15团改编(前身系1947年5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特务团)。军直辖山炮团。
  第32军组建后为策应淮海战役,担负对青岛、即墨地区国民党军实行封锁、监视任务,歼灭国民党军一部。1949年4月下旬,山东军区决定以第32军为主集中胶东军区警备第4旅和警备第5旅第15团及胶东军区两个基干团、一个榴炮营、滨北军分区独立团和部分县区地方武装,向青岛、即墨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并解放上述地区。
  1949年3月组建第32军军部后,胶东军区部队总实力仍达66159人①,总兵力仍位于山东军区之首。
  (二)编入三野暨华东军区所属部队一是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部队(其第1营是1945年建立的莱东警卫营,第2营是1946年建立的莱西警卫营,第3营为五龙县警卫营及莱西南警卫营合编而成)1949年2月升级改编为第22军第64师第191团。②二是由胶东军区所属的南海独立第1团,即(墨)西独立团和即(墨)东独立团于1949年4月编成后称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辖第10、第11、第12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23日警备第4旅改编为第100师,第10、第11团改编为步兵第298、第299团,胶东军区警卫团改编为步兵第300团,旅炮兵团改为师炮兵团。三是胶东军区独立团、烟台警备团、东海独立第2团于1949年4月编成海防警备旅,后称华东军区警备第5旅。辖第13、第14、第15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该旅编为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警备第6旅第16团和警备第5旅第14、第15团改编为步兵第301、第302、第303团,警备第5旅第13团改编为该师海防团,警备第5旅炮兵团改编为师炮兵团。四是西海军分区机关1950年3月改编为警备第6旅旅部,辖第16、第17、第18团,同年7月该旅奉命撤销,除第16团调归第101师外,余部编入各军分区。五是胶东军区东海集训团和北海、西海、南海独立第1、第2团于1949年2月补入华东军区部队。
  (三)补入三野暨华东军区的新兵部队一是胶东军区将东海集训团和北海、西海、南海集训大队及南海独立第1、第2团于1949年2月补入华东军区;二是将东海、北海、西海、滨北军分区各一个新兵团补入华野第8兵团第24、第25、第26、第34军;将西海军分区新兵第1、第2团,南海新兵第1团,滨北新兵第2、第3团补入华东军区后备兵团,该兵团辖第1、第2、第3、第4师。8月1日,该兵团撤销,第1师师部并入华东军区教导师,第2师师部改为山东铁路警备旅,第3师拨归二野,第4师拨归华东特纵。以上补充至三野暨华东军区的新兵部队,在同时期军队建设中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值得提及的是从历史档案中可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区部队就曾经出兵2个团编入当时的鲁中和苏中抗日战场,即后来的华野第8纵队(第26军)以及第3纵队(第22军)部队中。其中,第22军第65师第194团前身为山东纵队特务第1、第2团,特1团系1940年抽调山东各区模范战士组成;特2团系抽调津浦支队2营和胶东部队一部组成。①1941年,该两团合并为山东纵队第1旅第3团;1945年改编为山野第8师第22团;1947年改编为华野第3纵队第8师第22团;1949年改番号为第22军第65师第194团。“该团是坚持鲁南抗日战争的主力之一,解放战争中随纵队参加历次大小战役战斗,对于攻坚战、奔袭战有相当素养”。此外,华野第8纵队(第26军)的第64团,是1938年底吴克华率第61团第2营(由蓬莱第4营编成)、第3营(由黄县第3营编成)和第55团第2营(由掖县第3支队第2营编成),奉命赴鲁中后与山纵第12支队合编为新第2支队。1940年9月,第2支队与第9支队第1、第2营合编为山纵第2旅第4团。1942年底改编为第115师教第1旅第4团,后改为鲁中军区第4团,1945年8月改编为华野第8纵队第22师第64团,1949年2月改编为三野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
  六、结语仅就目前能够掌握的史料而论,总起来说,全国解放战争(含自卫战争)时期胶东子弟兵共分4批出兵支援其他解放战场,具体批次是: 第一批(1945年9月后)出兵东北、中原战场的胶东军区部队所形成的四野和二野主力部队:
  第41军;
   第42军笫124师第370团;
   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
   第42军第126师第377团;
   第38军第112师一部;
   第38军第114师第341团;
   第49军第146师第436团;
   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9团。
   第二批(1947年3月后)出兵华东战场的胶东军区部队所形成的华东军区暨华野等部队:
   第27军;
   第25军第75师第223团;
   第20军第58师第174团;
   第20军第59师第176团;
   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
   华东军区特务团辎重营,后编为上海警备团。
   第三批(1948年后)出兵华东战场的胶东军区部队所形成的华东军区暨华野部队:
   第31军;
   华东军区教导第13团,后为华东海军警卫团;
   胶东海军教导队撤销并入华东军区所属部队;
   胶东军区部队补入鲁中南纵队1个团;
   胶东军区部队补入第21军1个团。
   第四批(1949年后)出兵华东战场等的胶东军区部队所形成的三野暨华东军区部队:
   第32军;
   胶东军区3个团又3个大队补入华东军区;
   胶东军区4个新兵团补入第8兵团第24、第25、第26、第34军;
   胶东军区5个新兵团补入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内辖第1、第2、第3、第4师);
   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野战第100师;
   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野战第101师;
   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备第6旅;
   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第22军第64师第191团;
   胶东军区部队补入中央警卫团7个连(大半个团)。
   此外,另有抗日战争时期抽调胶东军区部队一部组成的后来的第22军第65师第94团(一部)、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
   4批出兵所形成的分布于各战场的野战军和军区部队总计有:4个军、3个师、1个旅、4个大队、又约29个团,这些部队转战各个战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胶东军区除了输出主力支援其他战场数量多之外,其军区部队自身发展也十分凸显。即使是在胶东军区刚刚送走第一批主力奔赴东北后不久的1946年1月,本军区实有兵力仍高达66473人,位居新组合的华东大区各大单位之首。不仅如此,在武器装备上也较之兄弟军区为优。进入1947年之后,随着第二批主力的输出,胶东军区兵力扩张进入高潮。至同年12月,总兵力已达127848人,为华东大区各军级单位之首,超过了当时的华东军区东兵团(辖5个军)的总和。胶东军区与同等级别的兄弟军区相比较,其在总兵力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1949年9月。胶东党组织、胶东军区、胶东人民的此种一切为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而甘愿付出最大牺牲、出兵出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是胶东党政军民之魂,是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是生生不息的优秀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之中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其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及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研究员)

附注

①详见《齐鲁烽火》2012年第3期、2013年第2期和2014年第2期等相关文章。 ①还在1941年8月,中央军委就决定山东纵队归第115师首长指挥,并组成新的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并实行统一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司政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司政机关”,“115师统一指挥领导全山东军区所属部队”。8月1日,山东纵队正式改用山东军区名义。至1943年3月,山东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以后,山东的军事指挥统一。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战史编辑室:《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战史》(初稿)1963年2月内部稿。 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长陈毅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24日,山东军区原司令员罗荣桓开始经海上进入东北。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山东工作。川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饶漱石为华东局书记兼新四军政治委员。为统一指挥华东、山东的部队,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军长兼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军长兼副司令员张云逸,副政治委员黎玉,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衷仲贤,政治部副主任唐亮。1946年4月下旬,罗炳辉任第二副军长兼第二副司令员。至此,胶东军区改隶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战略区、一级军区)。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290页。 ①《陆军第41集团军军史》前言。 ②《第41集团军军史》记载数据统计。 ③该军1985年整编为第41集团军,隶属广州军区。 ①张克勤、刘学艺:《从胶东走出来的人民子弟兵》,《齐鲁烽火》2014年第2期,第47页。 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1页。 ①《1947年3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1985年第27军整编为第27集团军,隶属北京军区。 ②《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③《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④《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⑤《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②《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川年版,第124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31军长期担负福建海防任务。1985年第31军整编为第31集团军,隶属南京军区。 ③陆军第31集团军军史编审委员会:《陆军第31集团军军史》(1945.8-1985.6),2007年7月。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7页。 ①《1949年9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1949年3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②《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①《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