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校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747
颗粒名称: 东校场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1093-1095
摘要: 北崮山主要由东西校场和插旗顶组成。据说这东、西校场是唐二主征东时,驻扎在崮山顶上,用来训练将士、演练阵法、交流心得、点将比武的大操场。最先见到的一块平坦处就是“东校场上有悔过洞、石碓臼、东龙墩、西寿墩、松树不长头等传说故事。在东校场的一块石头的侧面:口只有人头大小的洞,叫做悔过洞,据说唐军在崮山驻扎时。李世民便让人把这个士兵的头塞进洞里,在北崮山顶的大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圆圆的石窝,李世民带领士兵在崮山上开荒种田,便放在石碓臼里脱皮,石碓臼窝里有一奇观,龙墩是李世民屯兵崮山。
关键词: 插旗顶 北崮山 东校场

内容

北崮山主要由东西校场和插旗顶组成。据说这东、西校场是唐二主征东时,驻扎在崮山顶上,用来训练将士、演练阵法、交流心得、点将比武的大操场。
  沿梯子口登上北崮山顶,最先见到的一块平坦处就是“东校场”。东校场上有悔过洞、石碓臼、东龙墩、西寿墩、松树不长头等传说故事。
  悔过洞:在东校场的一块石头的侧面,有一个里面较宽,口只有人头大小的洞,叫做悔过洞。据说唐军在崮山驻扎时,哪个士兵犯了错误,李世民便让人把这个士兵的头塞进洞里。说来奇怪,只要头被塞进去后,任你使多大的劲也挣不出来;但只要你静下心来,一动别动,静想自己的过错,头不知不觉就出来了。不信?那你就去试试。
  石碓臼:在北崮山顶的大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圆圆的石窝,这就是石碓臼。相传,李世民带领士兵在崮山上开荒种田,打的粮食,便放在石碓臼里脱皮。
  现在,石碓臼窝里有一奇观:只要天下雨,石碓臼窝里有水,里边就会有鱼。奇不奇怪?如果有兴趣,到时候你可以去看看。
  北崮东校场东龙墩西寿墩:崮山上有些天然生成的石椅、石凳,当地人称为东龙墩、西寿墩。
  相传,龙墩是李世民屯兵崮山,召集众将士议事所用。寿墩则是唐皇御驾亲征之时,一日恰逢其母亲寿辰,便与部下在此聚会,遥庆皇太后生日华诞所用的坐椅。
  这些天工造化的大石礅,仿佛天生就是为天之骄子李世民准备好了似的,它们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依次排列,正好与大唐的传统相吻合。而其气势和规模至今还流露着当年宫廷大殿的那种壮观。
  松树不长头:松树都长头,可崮山上有的松树却只长侧枝不长头。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唐朝皇帝李世民在崮山上驻守。一天,天空有些朦胧,李世民站在崮山顶上观阵督军。这时只听见山下的战鼓一阵紧过一阵,两军的冲杀潮水般涌来涌去,生死对垒到了关键时刻,可是山上的那些松树却总是很碍眼,让他难以综观大局,号令畅通。情急之下,李世民便叫部下把松树的头部全都砍去了。这场大战唐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崮山上从此却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哪棵松树被砍掉了树头,便都只长侧枝不再绽发新的树头了。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