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的风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731
颗粒名称: 艾山的风采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8
页码: 1081-1088
摘要: 艾山位于蓬莱市最南端,距蓬莱城42.6公里,距烟台市区6。公里,离威乌、同三高速公路各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2578.67公顷’主峰海拔高814米,挺拔险峻,被誉为齐鲁第一险峰,素有胶东“小华山”之称。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兵器厂厂标和碾药石臼尚存。因原有的林木状况基础较好,新植的松、槐等树木迅速成林,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增加。1991年,艾山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艾山文化底蕴丰富,唐王征东构成了人文景观的主线。艾山艾山是蓬莱的母亲山,在抗日战争时期,艾山是蓬莱革命的策源地,是老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蓬莱市 艾山 “扁担石”

内容

艾山位于蓬莱市最南端,距蓬莱城42.6公里,距烟台市区6。公里,离威乌、同三高速公路各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2578.67公顷’主峰海拔高814米,挺拔险峻,被誉为齐鲁第一险峰,素有胶东“小华山”之称。
  艾山远望如笔架。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兵器厂厂标和碾药石臼尚存。山脚下耸立着10多米高酷似扁担的“扁担石”,传说玉皇的堂弟静观曾用它担神马下凡消除人间瘟疫。1949年建国营艾山林场,开始封山育林。因原有的林木状况基础较好,新植的松、槐等树木迅速成林,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增加。至20世纪8。年代末,场内山地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气息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水果、干杂果及土特山货,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旅游。1991年,艾山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1995年,艾山林场林地面积达到45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2°0,2004年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艾山为蓬莱第一高峰,胶东第二高峰。
  艾山文化底蕴丰富,唐王征东构成了人文景观的主线。公园山峰、奇石、泉池、沟溪等景观无不与唐王征东有关,如唐王率军由“梯子口”上山屯兵’到“东西校场”练兵、“插旗顶”演习、“蛤蟆石”防守,“龙墩”议事,“寿墩”祝寿以及唐王用剑刺出的千年不涸的泉湾:一剑泉、剑刺泉、圣泉神水、饮马湾、哈拉湾等;另外,还有八仙怒指苍天引来“通天神水”的故事等,使自然景观人文化,甚至神化。
  艾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秋季节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纯净,是理想的天然氧吧和森林旅游、避暑健体胜地。艾山自然条件优越,野生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82。种,各类野生动物1008种,是天然的生态乐园。艾山山峰峭立,绝壁如削,沟狭涧深,林海松涛,集险、奇、幽、秀于一体,是登山探险的绝佳去处。艾山林相变幻丰富,森林景观奇特,四季常绿、三季花艳,初春杜鹃盛开,万树吐绿映红霞;盛夏槐花漫天,群山叠翠飘香雪;金秋果满枝头,万紫千红溢果香;深冬凌寒挂树,银装素裹衬松翠,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后花园。
  艾山艾山是蓬莱的母亲山,在抗日战争时期,艾山是蓬莱革命的策源地,是老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艾崮山的高度 “南崮、北崮,隔天一步。” “艾山高,艾山高,艾山不及崮山的腰。”…… 这些至今还在流传的童谣,演绎了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那天艾山与崮山比肩而坐,相互闲聊。不知哪句话说得不合适,为争个头的高矮两山竟戗了起来,于是他们便站了起来,相互比量谁长得个头高。
  但横比竖比,左比右比,艾山踮着脚也只能够得着崮山的腰眼。它一时咽不下这口气,便有些恼羞成怒了,只见它猛地一下子蹿了起来,狠狠地咬着崮山的耳朵不撒口,痛得要死要活的崮山没有办法,便使尽了浑身的力气,奋力地飞起一脚,将艾山踢得摔出去了老远。不想这一用力,却闪断了自己的腰,崮山一个踉跄趴在了地上,再也没能爬起来。从此,崮山便分成了南崮、北崮两座山,而艾山却成了这里的第一高峰。
  如果现在真的把南F:jl、北mi起来,其高度的确让海拔800多米的艾山也只能望其腰眼。这故事不仅智慧,也靠谱。
  八路军兵器厂遗址 1938年2月,共产党人于眉曾以艾r3山为根据地,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3月光复蓬莱县城,成立了蓬莱抗日政府。起义部队在“大埯”处建立了“八路军兵器厂”,“皇姑庵”被选作了八路军的兵器厂厂址。
  现在“八路军的兵器厂”旧址尚存。刻有厂长周古隆篆字印章的厂标、碾制炸药的石碾及部分武器尚存。
  兵器厂作为革命历史的珍贵遗迹,这儿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作为艾山历史的一个隆起地带,这儿是艾山人民永远的骄傲。
  于眉(1914-1980)。山东蓬莱人,1936年于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奉命回乡开展工作,组建中共蓬莱县支部,任支部书记。后任中共蓬莱县委书记、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特派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等职。1945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北军区兵站部政委、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之职。1958年任交通部副部长。1980年任国家建委副主任。
  皇姑庵与公主坟在艾山林场的“大埯”,有一座庵堂,名为“皇姑庵”,至今遗迹尚存。
  相传当年唐太宗的妹妹随兄东征,亲历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目睹了战争造成的山河焚毁,人民水深火热的凄凉景象以后,又遭遇了驸马战死沙场的心灵创痛,从而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作出了远离红尘、出世修行的决定。她当年借以修行安身的庵堂便是如今的“皇姑庵”。
  默默孤寂的山里生活,郁郁寡欢的孤独心情,难以承受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公主的精神崩溃了,没有多久她便弃世而去。死后,人们把她安葬在对面唤作“通天背”的山冈上,与庵堂隔涧遥遥相望,是为“公主坟”。
  石马与扁担石村里集南有两座山:一座叫空山,一座叫艾山。远远望去,空山上立着两匹仰天怒啸的石马,艾山脚下矗立着一根三丈余长的“扁担石”。这石马和扁担石曾有过一段悲壮的故事。
  相传,秦二世胡亥生性残暴。少时,就常以“烧沉香亭”、“烧宫娥”等残暴行为取乐。登基之后便更加为所欲为,杀人如麻,并任用大批佞臣酷吏,进行血腥统治。
  玉皇大帝的叔伯兄弟名叫静观。静观生性耿直,对神界、凡界的事从来不闻不问,一心修炼,玉皇大帝对他颇为反感。一天,他在“静心斋”里坐闷了,便来到“琼花园”赏花散心。突然,一片浓雾笼罩着花丛,惨惨淡淡,阴冷逼人,瞬间花瓣纷纷凋谢。静观好生纳闷,急忙登上“两界台”向凡间望去,只见人间遍地尸骨,一片凄凉。缕缕怨气扶摇直上,把满天星斗都冲得灰暗起来。静观不看则已,这一看倒勾起他的愤怒之情。他急忙登上天庭,请求玉皇大帝派人下凡除恶扶正,但是玉皇大帝却以劫数未到,一口拒绝,并下令任何星宿不得下凡干预凡间之事,静观只好愤愤地回到了“静心斋”。
  扁担石大泽乡起义的浪潮很快席卷了半个中国,静观非常高兴。可玉皇大帝高高在上,不辨是非,根本不管平民百姓的死活,反以“刁民乱国”、“大逆不道”为由降下瘟疫,使起义军的战马一夜之间全部染病。静观知道后,勃然大怒,登上天庭与玉皇大帝论理。玉皇大帝先是闭门不见,继而喝令卫士将静观轰了出去。人夜,静观怎么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便悄悄来到“天牢”,盗出了两匹曾经私自下凡的神马。神马非常赞同静观的正义行动,表示愿意随静观一起下凡,拯救起义百姓。于是,静观便用扁担挑起两匹神马,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静观和神马所到之处,瘟疫便全部消失,战马全部病愈。起义军欢呼雀跃,节节胜利。静观挑着这两匹神马跑啊跑,就要跑遍全国的时候,玉皇大帝发觉了,他恼羞成怒,急令28个雷公合打一个响雷,把刚刚跑到蓬莱空山之上的静观打死,又令两匹神马变成石马,永世不得返回天庭。这就是今天空山顶上的石马。而静观用的那根扁担被雷击得直冲云霄,接着跌落下来插进艾山脚下,人们称它为“扁担石”。
  蜂窝石在艾山林场东大流景区峭拔峙立的山脊之上,有一组呈梅花状绽开的名为‘蜂窝石’的自然景观。
  石上坑洼联片,呈密密麻麻的蜂窝状,其怪异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当初盘古开天辟地之时,艾山地区曾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大海,后经造山运动不断的隆起与陷落,最后艾山山脉才得以潮退山出,显露于人间,成为今天的模样。此石的留痕当是大海的浪涛和岁月的风雨共同联手的杰作,是岁月走过后,留下来的一溜清晰脚印。
  它穿越了风雨、穿越了岁月的轮回,坚守在这儿,以自己的斑驳陆离见证着村里集镇沧海桑田的酷烈变迁。
  鹰石在蓬莱市村里集镇艾山脚下的大柱村东北,兀立着一块高约3米、粗近2米的奇石,其形、神酷似神鹰,被当地人尊为“鹰石”。
  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至此,其妹妹因丈夫战死而伤心不已,便在艾山皇姑庵出家。唐王多次劝其回家未果,遂把心爱的御用狩猎神鹰留了下来,保护妹妹的安全。神鹰非常忠诚的日夜守候在皇姑庵东北方向,防备敌人的袭击。天长日久,神鹰化身为石头。如今,当地人已把它视为吉祥、平安的象征。曾有很多人想花高价把它买走,但都被村民们拒绝了。
  西天门和老虎洞在艾山林场西大流景区,有片地势最为高峻险要的地方,那便是艾崮山区的著名景观——西天门。
  这是两扇巨大的山石,犹如横空出世,扼喉般相对耸峙在山崖之巅,岩壁间垂下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它的险峻、它的悠长,仿佛从天上荡来的一条时断时续的细绳。
  这个被人们称为“西天门”的地方,据说就是通往仙境的第一道大门。它的飘忽、它的神秘,被日夜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村里集人,想象成了一条可以直达仙境的“天堂小路”,而今又成为来艾山观光的游客得以体验攀登天堂感受的绝佳去处。
  在天门以西,还有一个上下两层的“水帘洞”,又名“老虎洞”。
  相传,李世民当年驻军艾崮山时,大将尉迟敬德曾在这儿赤手空拳生擒过一只跳涧而过的斑斓猛虎。
  他的威猛气概,他的所向无敌,成就了他那传颂一时的英雄美名。
  他的传奇故事,他的非凡武功,也打造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景观一“老虎洞”。
  老虎洞的两侧有一个荆棘丛生的深沟,沟中生长着几十种名贵的中药材。包括治腰腿痛的穿山龙、镇疼极品野元胡,以及天麻、何首乌等。
  西天门沟里还长着一棵世所罕见的茶树,名为“独叶茶”。虽然这棵树不大,整棵树上也只能长出几十枚叶片来,但它的每一枚小小叶片,都足以泡出一壶香飘十里的茶水来,且百冲不淡。喝过这茶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大呼“真乃艾山之瑰宝也!” 通天神水在东大流景区通天背西侧的巨岩之下有一个小水湾,这是一股终年长流的甘泉。是一股很有来头的生命之水。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天逢大早,烈日当空,田地龟裂、饿殍遍野,啼饥号苦,民不聊生。
  事有凑巧,在艾山大地陷入了水深火热中的时候,恰逢八仙从海上云游至此,见人间世道这样的惨不忍睹,便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共同委托铁拐李施法,救治这方百姓的疾苦。于是铁拐李便念念有词,祭起手中的铁拐,一面怒指苍天的冷酷无情,一面划来了一股天河之水,那股天河之水从山心儿里沿着石缝渗流而出,汇成了一眼清冽甘甜的涌泉,日夜不停地润泽这片苦难的大地。这一方生灵百姓,绝处逢生,免遭涂炭,从此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人们感念八仙的恩德,世世代代都把这儿尊称为“通天神水”。
  椴林遗珍在艾m山自然保护区西南方向的双甲山西侧,有一片300余亩,郁郁葱葱的纯紫椴树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椴林遗珍’。
  这是一片在天然针阔叶混交林向针叶林次生演替进行时,意外留存下来的一份天赐的“遗珍”。椴树的木材是做家具的上好材料,它不开裂,易加工,很受木匠们的欢迎。这椴树还有公、母之分。公椴树长就了乔木的身躯,母椴木则长成了灌木的坯子,低矮成蔓条状,它的金色的叶片成手掌状大张开着,是当地人用以托蒸面食的好材料。用它蒸出来的包子、面食都天然带有一股山野的清香,是增强食欲的上好佐料。
  至今为止,这是胶东地区乃至山东省发现的唯一一片紫椴树林。
  它的存在,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片韵味独特的原生椴林风光,而且,在大自然神秘的进化过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得以窥其奥秘的小小的窗口。
  它是艾山这个天然生物博物馆里的镇山之宝,也是研究胶东生物群落演替历程的一份不可多得的活“化石”资料。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