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崔家与下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693
颗粒名称: 大崔家与下庄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3
页码: 1054-1056
摘要: 大崔家村位于村里集镇北部,西距温石汤2里,东到下门家3里。据村中老人讲,大崔家原名叫“下庄”,占山户是马、卢、章、骆、安、梦等姓。明朝嘉靖年间,崔姓先祖崔尚德携长子崔表文、次子崔表章、三子崔表玄,从莒州西关迁居蓬莱南部温石汤东北老崔沟村。后三个儿子分居,老大随父亲住在老崔沟;老二好打猎,迁居野鸡泊,后改为小崔家;老三崔表玄迁居下庄。后来,下庄因占山户有的迁走,有的绝户,有的繁衍慢,而崔姓却人丁兴旺,占了全村人口的大多半。经当时村内百姓商量同意,便将村名更改为“大崔家”,之后,又有张、郑、邹、朱四姓先后迁来定居。该村现有284户、935人、1700多亩耕地。
关键词: 村里集镇 大崔家村 “虮蛘山”

内容

大崔家村位于村里集镇北部,西距温石汤2里,东到下门家3里。据村中老人讲,大崔家原名叫“下庄”,占山户是马、卢、章、骆、安、梦等姓。明朝嘉靖年间,崔姓先祖崔尚德携长子崔表文、次子崔表章、三子崔表玄,从莒州西关迁居蓬莱南部温石汤东北老崔沟村。后三个儿子分居,老大随父亲住在老崔沟;老二好打猎,迁居野鸡泊,后改为小崔家;老三崔表玄迁居下庄。后来,下庄因占山户有的迁走,有的绝户,有的繁衍慢,而崔姓却人丁兴旺,占了全村人口的大多半。经当时村内百姓商量同意,便将村名更改为“大崔家”,之后,又有张、郑、邹、朱四姓先后迁来定居。该村现有284户、935人、1700多亩耕地。
  大崔家村北有座山,方圆几里内算是最高的山,因山上蚂蚁多,故取名“虮蛘(音,蓬莱方言,蚂蚁的俗称)山”。虮蛘山的棘子不长倒钩刺,其传说和崮山上不长倒钩刺的棘子一样,也是因挂破了唐王李世民的龙袍,李世民便不准其再长倒钩刺。
  村西南有一座山,最早叫“回龙山”,山上有座庙,因山上松树多,俗称为“松树庙”。古时,回龙山西边还有座火神庙,顾名思义,火神庙是祭祀火神的地方。过去人们在火灾面前常常感到无奈、无助,因此总把遭遇火灾看成是命运的安排或某种神秘力量造成的,因之对火神的信仰和祭祀在乡间相当普遍。火神庙,又称“火神真君庙”,内塑火神真君塑像。火神真君名罗宣,居住在神话中的火龙岛,后被姜子牙封为火德真君。至于回龙山的火神庙建于何时,布局怎样,毁于何代,现已无从查考。火神庙虽然不在了,但有关传说却还在民间流传—— 据说有一年赶庙会,火神庙要搭棚,庙里没有苇席,住持便派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去借。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他当然不肯借。就在财主刚刚把来借苇席的人撵走后,家中便起了大火,财主这才知道自己得罪了火神,便马上把苇席送到火神庙,家中的大火也随之很快熄灭。这个传说,显而易见是教育人不可为富不仁,反映了乡间百姓的一种心声。
  抗日战争时期,大崔家村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民党蔡晋康部进入蓬莱县境以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断制造摩擦,挑起事端,捕杀中共党员和抗日干部、群众,其所辖高炳旺团更是穷凶极恶,积极配合日伪军扫荡抗日根据地。1939年8月蔡晋康部移驻上门家一带,在上门家、大赵家建了据点。1940年4月,蔡部高炳旺团进驻地处村里集北端、艾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南北交通要道的温石汤村,妄图封锁抗日根据地。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旅十五团,奉命对其发起猛烈攻击。在十五团的沉重打击下,高炳旺团于5月21日逃窜到大崔家村。高炳旺部共有匪兵360余人,占据大崔家村后,百般伤害老百姓,把全村100余户、约500余人赶到一起住,倒出房屋驻兵和做马厩,拆老百姓的院墙修围墙,把通往外界的路口全堵死,逼迫老百姓在村四周挖了壕沟,壕沟周围修筑工事几百个,村内修大小炮楼40余个。
  高炳旺兵匪任意欺压老百姓,强迫全村老百姓轮流为其服役,逼迫群众晚出早归,同时对革命抗属和进步人士进行血腥镇压。大崔家村残疾军人张克洪的父亲张永春被高匪砍头,崔贵富的父亲被暴打致死。高炳旺杀人不眨眼,他向四乡老百姓要给养,温石汤、汤前、小崔家的村长因要的给养拿不起,被其活埋在大崔家村小里沟。在西泊菜地高炳旺曾一次活埋十余人,据说,当时大崔家的狗吃死人都吃红了眼。大崔家的抗日家属自从高炳旺进驻后,都转移到了南山代家、上薛家等地,家里财产和地里庄稼都被高炳旺霸占,房屋皆被烧毁。
  大崔家东靠蔡晋康司令部驻地上门家,北依大辛店日伪据点,村内村外遍修工事,高炳旺自以为坚不可摧,气焰十分嚣张。1940年6月初,高炳旺率大队人马洗劫汤前和李家沟村;7月,出动200余人,配合日伪军扫荡艾IrM山区抗日根据地。8月9日,我五旅十五团奉命攻打高炳旺团驻地大崔家,一营负责佯攻蔡部驻地上门家,控制住大辛店日伪军;二营和三营分别由东北、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大崔家。晚11时,战斗打响,二、三营顺利突破村外前沿阵地,进入村内后展开激烈巷战,拂晓前,攻占了村东北、西北角后开始发起全面进攻。高炳旺团凭借地堡、暗道等工事,顽固抵抗。二营、三营指战员勇猛冲杀,逐街逐巷争夺。下午7时,蔡晋康派出的增援部队,突破了十五团一营防线向大崔家运动,大辛店据点日伪军也出动增援,我五旅十五团撤出战斗。这次战役激战近20个小时,虽未攻下大崔家,却给予高炳旺团以沉重打击。不久,高炳旺团移驻官道一带,同大辛店据点日伪军联合驻防。1942年4月,全县军民向蔡晋康部发起全面进攻,5月14日,蔡晋康部终被全部驱逐出蓬莱县境。
  附:村中名人张克谏,大崔家村人,1949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卫生调剂员、政治处秘书、干部科副科长、科长、团副政委、政委、铁道兵第七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曾荣立四等功两次。1986年离休。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
张强
责任者
张克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