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逼出的朱家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59
颗粒名称: 无奈逼出的朱家庄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1
页码: 846
摘要: 朱家庄村位于刘家沟东20里处,该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未建村前,朱姓从蓬莱城东关迁至解宋营居住。据朱氏家谱记载,朱姓的先祖是从山西小云南迁来的。另外还有说法是从江苏盐城县迁来或是东北抚顺府迁来。相传城里东关朱姓的先祖叫朱二六郎,意思是指朱氏第二支第六个儿子。一天夜里,趁官府不备,呼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携带年幼的朱二六郎逃出虎口。朱二六郎在呼先生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成为蓬莱这支朱姓的始祖。明朝永乐年间,朱衮的3代孙朱希曾、朱希音二人,为保平安,由解宋营举家迁到解宋营东2里处的海边搭窝棚居住。因村中朱姓为占山户,所以村名就叫朱家庄。
关键词: 朱家庄村 刘家沟 家谱

内容

朱家庄村位于刘家沟东20里处,该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未建村前,朱姓从蓬莱城东关迁至解宋营居住。据朱氏家谱记载,朱姓的先祖是从山西小云南迁来的。另外还有说法是从江苏盐城县迁来或是东北抚顺府迁来。
  相传城里东关朱姓的先祖叫朱二六郎,意思是指朱氏第二支第六个儿子。朱二六郎的父亲是朝廷命官,担任过修职郎,后来因犯了灭门之罪,株连九族,300多口族人都要被砍头。当时在朱府教书的呼先生得知此事,悲愤之余,决定以死报答朱家知遇之恩,决不让朱家绝后。一天夜里,趁官府不备,呼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携带年幼的朱二六郎逃出虎口。逃亡中老少二人隐姓埋名,沿街乞讨,跋山涉水,尝尽饥寒交迫之苦,受尽劳累疾病之罪,:历时一年多逃至登州城。从此,便在登州东关安家落户。朱二六郎在呼先生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成为蓬莱这支朱姓的始祖。
  后来,朱二六郎的八代孙朱衮,由城里迁到解宋营居住。梁姓是解宋营的占山户,朱衮去世后其后代与梁姓不和,梁姓便说姓朱的是“猪吃粮”(朱吃梁),不吉利,梁姓最终要被朱姓吃掉,为使解宋营的天下永远姓梁不姓朱,梁姓人便处处排斥朱姓。解宋营的邻村范家,范姓为占山户,因“范”和“饭”同音,也怕“猪吃饭”,所以,也排斥朱姓。
  明朝永乐年间,朱衮的3代孙朱希曾、朱希音二人,为保平安,由解宋营举家迁到解宋营东2里处的海边搭窝棚居住。在后来的漫漫岁月中,朱姓家族以打鱼、耕种为生,长年累月,辛勤劳作、勤俭持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逐渐繁衍成村。因村中朱姓为占山户,所以村名就叫朱家庄。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朱济满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