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古站五十里堡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53
颗粒名称: 驿路古站五十里堡村
分类号: K878.2
页数: 3
页码: 838-840
摘要: 五十里堡村位于刘家沟镇政府驻地东20里。明朝洪武年间,梁姓先人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古时为方便交通和传递信息辟有驿路,沿途以县城为中心,每五里设一墩,十里设一堡。因为此地处驿道且距登州城50里,故取名为五十里堡。如今全村有赵、孙、梁、曹等20多个姓氏家族,200户,593人,1880亩耕地。建国后,蓬莱县共设15个区,1个镇,将新中国成立前的解宋营乡改为五十堡乡,隶属第十三区管辖,区公所设潮水村。1956年11月21日,蓬莱县调整为9个区,五十堡乡归刘家沟区管辖。1958年9月6日,蓬莱县撤销23个乡镇,成立11个人民公社,五十堡归潮水人民公社管辖。2001年1月3日撤销解宋营镇,将其行政区域并人刘家沟镇。
关键词: 五十里堡村 刘家沟镇 家族

内容

五十里堡村位于刘家沟镇政府驻地东20里。明朝洪武年间(13681387),梁姓先人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古时为方便交通和传递信息辟有驿路,沿途以县城为中心,每五里设一墩,十里设一堡。因为此地处驿道且距登州城50里,故取名为五十里堡。如今全村有赵、孙、梁、曹等20多个姓氏家族,200户,593人,1880亩耕地。
  五十里堡村曾长期是公社、乡驻地。建国后,蓬莱县共设15个区,1个镇,将新中国成立前的解宋营乡改为五十堡乡,隶属第十三区管辖,区公所设潮水村。
  1956年11月21日,蓬莱县调整为9个区,五十堡乡归刘家沟区管辖。乡驻地迁至五十里堡村。
  1957年5月蓬莱县撤销区,县直辖23个乡镇,五十堡乡直受蓬莱县管辖。
  1958年9月6日,蓬莱县撤销23个乡镇,成立11个人民公社,五十堡归潮水人民公社管辖。
  1962年6月1日,蓬莱县共设1个区20个人民公社,五十堡乡改设五十堡人民公社。
  1984年4月20日,蓬莱县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五十堡人民公社改为五十堡乡。
  1994年6月27日撤销五十堡乡,设立解宋营镇,镇政府驻地设解宋营村。
  2001年1月3日撤销解宋营镇,将其行政区域并人刘家沟镇。
  自古以来,当地人把驿道叫做官道,官道路旁,挖设官井,供往来驿道的官员、驿卒、马匹饮用。五十里堡村里有一口官井,经后人修缮,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官井的东侧,有一处全县有名的宅院,村人尊称为“官家”。这处宅院前后三进院落,中间现在已通成大街,前院后院还完好地保存着昔日的风貌。此宅青砖灰瓦,古朴敦庄。房山青石,门旁石板,精雕龙凤图案,门窗细刻奇花异草。门两侧还存有为树官旗而设置的夹杆石。官家主人叫赵恒光,原名赵岳修,据说是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后任盐务总管,可谓显赫。赵恒光为官后,为赵家祖坟树了座龙头碑,并在坟前河旁埋了把“斩龙剑”,意为避水祛邪,以保赵氏宗族平安。1958年“大跃进”,扒坟毁碑,碑石被埋进了五十堡水库大坝。
  赵恒光做官后,曾回家乡修建庙宇,光宗耀祖。村里原有两座古庙,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后庙两座大殿,甚是雄伟,庙名失传,前庙名为“镇前庵”,是尼姑庵,庵内有雌雄两棵古银杏树,传为尼姑所栽,两树至今生长旺盛,被列为全市古树名录。
  在村东有一条大河,河名就叫“五十里堡河”,旧称“解宋营河”。此河发源于金果山东麓,向东流经接夼司家、五十里堡、堡后孙家、营前梁家等村,于解宋营村东北注入黄海,河全长9.8公里,汇集长3公里以上支流2条,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
  在五十里堡河的中游,即五十里堡村南建有一座小(一)型水库,水库上游回水线至接夼刘家,净控流域面积6.9平方公里,总库容328万立方米。水库主坝为土质坝,坝顶长1200米,宽500米,坝高17.5米。这座水库1958年10月动工,1960年5月竣工,耗时近两年,投资11.3万元。1978年后整修培厚大坝,建防浪墙,加宽溢洪道。溢洪道最大泄洪量84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达到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流域降雨人渗量大,径流量小。1976年,在接夼段家村修拦河坝,并开挖引水渠道1.5公里,引客来水增加库容来水量,库区淹没耕地440亩,移民42户(当时修水库占地,接夼刘家全村搬迁至东北,水库建成后又搬迁回来)。灌区干渠位于水库东,干渠长3.5公里,支渠600米,灌溉面积2540亩,五十里堡、孙庄、赵庄、段家四个村受益。
  修建五十里堡水库时,属潮水公社管辖。当时潮水公社专门成立了指挥部,由脱产干部赵春亨担任政委,赵兰亭、郝文治担任总指挥,调村干部姜兢成(接夼姜家)担任指挥,唐允枝(唐家)担任副指挥兼办公室主任。另外还有宋荣基(接夼孙庄)、刘保善(接夼刘家)担任副指挥,施长治(施庄)担任秘书长,由于工作需要,指挥人员不断变动。指挥部还下设了宣传科、保卫科、技术科、丈量科等科室。宣传科成员有赵省修(赵庄)、孙唐修(接夼孙庄)、刘福香(唐家),为了鼓舞士气,宣传科的工作人员编排了很多精彩的节目,深入工地,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节目演出。另外还通过写稿件做宣传,宣传时手提广播筒,打着快板以“三句半”的形式宣传工地上的好人好事,使人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技术科成员段积富(接夼段家)、赵吉义(赵庄)为水库兴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积累了详细的原始资料。
  为了能够早日完成这项工程,原五十里堡乡和潮水乡两个乡1300多人点着汽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劳动着。指挥部就设在工地旁,全体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由于没有房屋,指挥部就在水库附近挖地窖办公。地窖约一人高,窖口仅能容一人出人。为了御寒和遮风挡雨,用高粱桔将地窖四周铺实。指挥人员就住在地窖里,民工们则散住在村里。人们每顿饭只能吃一个窝头,窝头也是用地瓜干和玉米面掺在一起做成的。由于条件艰苦,人们经常吃不饱,但热情相当高涨,由于当时无任何施工机械,所有土石方都是人凿车推、肩挑筐抬的。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独轮车能推8大筐约有800斤。为了表扬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宣传科还专门设立了劳动竞赛榜,每推一车就在其名下挂一个小红旗,以示鼓励。推的越多,得到的小红旗就会越多,得到最多的则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宣传,这一做法确实激起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人人你追我赶,热情高涨。正是由于广大干群不怕吃苦,不分昼夜地劳动,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唐允枝
责任者
刘福香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