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香曲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490
颗粒名称: 安香曲家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摘要: 安香曲家村位于安香寺西2里处,村庄西倚丘陵,东临龙山河,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全村现有170户,510人,村中80%的人家姓曲,其他姓氏有:初、黄、张、孙、王、冉、贺、杨、刘、姜等。据世辈老人传说,曲氏祖先原从山西迁至文登一带。据考查与推测,至今已有20世,500年左右。此事传出,许多姓“鞠”的纷纷改为姓“曲”。直至如今,还有老人传说,活着姓“曲”,死后仍恢复原姓“鞠”。正是因这个半媾半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在天大早时,泊地可利用龙山河水和机井平塘抗早浇地,产量仍不降低,除完成国家公粮任务外,仍可保住村民口粮。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曲氏先祖选择此地建村实是一块宝地。
关键词: 安香曲家 安香寺 “弹子刘家”

内容

安香曲家村位于安香寺西2里处,村庄西倚丘陵,东临龙山河,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全村现有170户,510人,村中80%的人家姓曲,其他姓氏有:初、黄、张、孙、王、冉、贺、杨、刘、姜等。
  据世辈老人传说,曲氏祖先原从山西迁至文登一带。明代中期有曲氏兄弟二人曲士忠、曲士孝到了现在的安香一带,觉得此地风水很好,特别是战山脚下这片冲积平原适种五谷,西南山岭地带,葛藤缠绕,野果累累,战山河两岸古树参天,芦苇丛生,依山傍水,实为安家落户的宝地。于是便砍柴架梁,割草披顶,在现今曲氏祠堂处建起简陋草舍,定居下来。据考查与推测,至今已有20世,500年左右。
  据说原百家姓中本是没有曲姓的,现在的曲姓原本是姓鞠,不知鞠姓哪位先人冒犯了皇上,触犯了王法,朝廷震怒,灭门九族,凡是姓“鞠”的一律杀头。当时鞠姓人有的被杀,有的跑掉了。其中一个姓“鞠”的被差官捉住,问他姓什么,因“鞠”“曲”音近,差官听误了,把“鞠”听成“曲”,于是就把他放走了。此事传出,许多姓“鞠”的纷纷改为姓“曲”。直至如今,还有老人传说,活着姓“曲”,死后仍恢复原姓“鞠”。现在已习以为常,不再改了。
  胶东一带姓曲的很多,至于东北各省也有些姓曲的,大部分是从胶东迁徙过去的,攀谈起来都说老家是山东人。他们大多知道这段被逼改姓的传说。虽没有史料根据,但流传广泛,口径一致,听起来有一定的可信度。安香曲家历史悠久,留有不少古代遗迹,较为著名的有: 八虎嘴:在村南800米处,龙山河西侧,有一原始铁板沙大A,坚如磐石,夏汛洪水再大也冲不垮它,好像八张虎嘴吞吐自如,是曲家村南面的防洪屏障,因此村里人把此1叫做“八虎嘴”。20世纪50年代后期修战山水库,下游免受洪水灾祸,八虎嘴失去防洪作用,所以在拓宽整平从曲家村到古梓庄的路面时而将此嘴削去。但现在仍有残迹可见。
  和尚塔:据传清朝中后期村中有“文”字辈一人,少时生病,家人许愿病愈做和尚。后来果然病好,于是此人还愿进庙为僧。一年适值早灾,村民饥饿,这个和尚四处化缘,.IN济灾民。19世纪初和尚圆寂,村民建塔纪念。塔呈葫芦状,工艺精湛,位于于家洼西侧,“文革”时期被拆毁,现今无存。但至今村人仍称塔周围土地为“塔片”。
  黑龙沟:曲家村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沟谷,长约400米。沟口在东面,雨季四面八方的山水都汇集在这条沟内。山洪暴发时,汹涌如蛟似龙,流向龙山河,因此人们叫它黑龙沟,整个沟谷又有五条山沟,俗称“五龙聚汇”。沟北崖有风水宝地之说,因此1989年县里在此修建起一所华侨公墓,专门供蓬莱籍海外侨胞叶落归根安放骨灰用。沟的两侧葛藤缠绕,杂草丰茂,狐兔出没。南、北崖上的土地比较肥沃,若风调雨顺时,种的小麦和玉米产量不低于泊地。相传很久以前这个沟谷并不宽,人都能跳过去。遗憾的是不知经过多少年的山水冲刷,现在南北沟崖相距已有百米远。
  墩堡:旧时每十里建一堡,五里设一墩,为军事上点燃烽火报警所用,因曲家村距蓬莱城正好20里,故村西北古大道旁建有一墩堡(即烽火台),现已废弃。
  死孩子媾;在村西南方有一个媾,村里人叫它死孩子媾。旧时因接生方法落后,又缺医少药,婴儿死亡率极高,村里有不少夫妻生了八九个孩子只存活一两个,不知何年,村里约定俗成,婴儿死后都送在这个媾上,故村民顺口而起此名。如今接生科学,医疗先进,死婴极少,故有人又改称为“状元媾”,曲家村公墓地设在媾南坡。
  红顶:曲家村西,有一处海拔约50米的山丘,因土质色红而得名“红顶”。曲家村便建在红顶东麓下,一半在媾,一半在泊。红顶东坡梯田重叠,既宜种植五谷,又是抵御西北风的天然屏障。
  正是因这个半媾半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在天大早时,泊地可利用龙山河水和机井平塘抗早浇地,产量仍不降低,除完成国家公粮任务外,仍可保住村民口粮。在天大涝时,山洪可通过村南的南沙沟和村北的后沟,泻人龙山河,而所有土地免洪涝之灾,故村里便有了“山水响庄稼长”的谚语。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曲氏先祖选择此地建村实是一块宝地。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曲军生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