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斗神仙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475
颗粒名称: 半斗神仙的故事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726-727
摘要: 民国初期,从栾家口村传出一则“半斗神仙”的故事。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当地百姓无人不晓,并且很快传到东北,直到现在人们依旧津津乐道。原来,栾家口村地处海边,自古即有码头,民国时曾设“中国海关栾家口分卡”。当时,从东北往内地运木材、大豆、玉米、豆饼等,内地往东北运盐、白面等,都要经过栾家口码头。可她男人却是个五短身材、又呆又憨、只知做活死受的家伙,他在码头上专门给买粮的人“量斗”。还有一种斗,每斗装三十斤,乡间则称之为“半斗”。“半斗神仙”中少妇和年轻商人的故事,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离经叛道,而现在人们听了则会一笑了之。故事虽不离奇,却蕴涵着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嘲讽,亦有对年轻人追求爱情幸福的肯定。
关键词: 栾家口村 “半斗神仙” 故事

内容

民国初期,从栾家口村传出一则“半斗神仙”的故事。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当地百姓无人不晓,并且很快传到东北,直到现在人们依旧津津乐道。
  原来,栾家口村地处海边,自古即有码头,民国时曾设“中国海关栾家口分卡”。当时,从东北往内地运木材、大豆、玉米、豆饼等,内地往东北运盐、白面等,都要经过栾家口码头。
  码头开有客栈、饭庄,货来人往,商贾云集,三教九流,做买做卖,好不繁华。在一间客栈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女主人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少妇,她不但生得模样俊俏,而且心灵手巧。可她男人却是个五短身材、又呆又憨、只知做活死受的家伙,他在码头上专门给买粮的人“量斗”。
  那时海关进粮不用秤,只用斗量。斗呈四边梯形状,木头制成,底大口小,每斗可装六十斤,码头人称之为“流斗”。还有一种斗,每斗装三十斤,乡间则称之为“半斗”。量斗是个苦力活,一天干下来,腰酸背痛,一身臭汗。少妇的娘家人都已过世,她对爹妈给自己订的这门娃娃亲非常不满,更恨那窝窝囊囊的蠢男人,但迫于婆家的家族大、家规严,只得有泪往肚里咽,跟着那男人整天过着没滋没味、苦受熬煎的日子。
  春天,少妇到海边捡拾海紫菜,碰见了本村一个专做“东北烟”生意的年青商人。这商人生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少妇不知怎么忽然想起自己那个蠢男人,眼圈一红竟“吧嗒吧嗒”掉下泪来。那年轻商人好生诧异,便赶忙上前搭话询问。少妇见他如此体贴自己,不觉动了情,流着泪水把自己的身世诉说了一番。年轻商人听后十分同情她,就好言相劝送她回家。天长日久,两人暗中有了往来,就成了“露水夫妻”。时间久了,少妇的男人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但始终没有抓住把柄。
  一天,少妇和年轻商人又在家中幽会,商量“私奔”的事儿,不料男人从码头上回来了。听到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年轻商人急出一身冷汗,屋子太小,无处藏身啊!女主人也有些发慌,但当她看到墙旮旯边上放着的“半斗”时,顿时急中生智,她一边瞟了一眼年轻商人,示意他不要慌张,一边弯腰拿起“半斗”藏身门后,定了定神,将门打开,她那男人像头黑瞎子一样往里拱,没等他看清屋里的情景,女主人将手中的“半斗”扣到了他的脑袋上,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嘴脸。说时迟、那时快,女主人装作非常亲热的样子,拍拍男人的肩膀,娇嗔地说:“你猜猜,我今天晌午做的什么饭?”那蠢男人不知其中的“奥秘”,还以为妻子在和自己开玩笑,只见他闷在“半斗”里的脑袋晃了几晃,又使劲吸了吸鼻子,瓮声瓮气地说:“嘿嘿,这还不好猜,俺都闻见了,是做的胡秫米干饭。”少妇轻松地笑了,拍拍男人脑袋上的“半斗”,轻蔑地说:“你呀,真是个半斗神仙!”说完,才把“半斗”摘下。殊不知,就在少妇把“半斗”扣在男人头上和他说话的当儿,年轻商人早已匆匆出了屋子,回到了自己家里。
  “半斗神仙”中少妇和年轻商人的故事,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离经叛道,而现在人们听了则会一笑了之。故事虽不离奇,却蕴涵着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嘲讽,亦有对年轻人追求爱情幸福的肯定。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敏
责任者
已故
责任者
王秀华
责任者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