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魏家与茶棚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441
颗粒名称: 上魏家与茶棚庙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3
页码: 677-679
摘要: 上魏家村位于蓬莱城西南方向,是一个三面是媾的小山村,东边隔媾和牛山杨家相连,南边隔媾和吴家相接,北边隔媾和吕冯村相望,西边距下魏家2里。明朝万历年间,魏姓一部分迁居此地,因位于魏家上游,故取名上魏家,原魏家更名为下魏家。上魏家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上魏家大队,1984年改为上魏家。现有128户、380人、890多亩耕地。上魏家村北媾是过去登州府通往济南府的官道,官道南有一个烽火台,也叫烟墩,过去是十里一个墩,上魏家到登州府正好二十里。据说,从登州府到济南府共有100多个烟墩。官道北有个庙,名叫茶棚庙,是一座关帝庙。庙毁后,廖景留在了村里,龙宽、瑞宽随部队当了兵,据说,后来成了师一级的干部。
关键词: 上魏家村 茶棚庙 蓬莱

内容

上魏家村位于蓬莱城西南方向,是一个三面是媾的小山村,东边隔媾和牛山杨家相连,南边隔媾和吴家相接,北边隔媾和吕冯村相望,西边距下魏家2里。明朝成化年间,魏姓由山西小云南迁来,定居于现下魏家的地方,取名魏家。明朝万历年间,魏姓一部分迁居此地,因位于魏家上游,故取名上魏家,原魏家更名为下魏家。上魏家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上魏家大队,1984年改为上魏家。现有128户、380人、890多亩耕地。
  上魏家村北媾是过去登州府通往济南府的官道,官道南有一个烽火台,也叫烟墩,过去是十里一个墩,上魏家到登州府正好二十里。据说,从登州府到济南府共有100多个烟墩。
  官道北有个庙,名叫茶棚庙,是一座关帝庙。庙坐北朝南,门前是精雕细刻的花岗岩石块铺地。大门两旁各有一棵两搂多粗的大槐树,正对大门的道南还有一棵更粗的大槐树,大槐树的东边是一个戏台。
  庙分两个大殿,进入大门是前殿,前殿左右两边各塑有一匹战马和一员战将,高大威猛,形象逼真。尤其左边的赤兔马,马头昂起,前蹄腾空,似欲飞腾一样。据说,有一天晚上,赤兔马显灵,跑了出去,在庙门前的石块上留下了一个马蹄印。
  过了前殿是大院,大院西边有两排厢房,前排是伙房,后排是磨坊、碾坊、牲口栏和仓库等。大院东边是和尚的住房,房前有两棵大树,一棵石榴树,一棵黄檀树。大院北边是后殿,后殿正中是高大的关公塑像,左有关平,右有周仓。东西两边是两排小型塑像。
  和尚所住的东厢房东边,还有一个院落。院落的东边是一个钟楼,里面挂有一个800多斤重的大钟,每当敲钟时,方圆十里八村都能听到。院落的南边,紧接着前殿有四间茶房,是供过往客人喝茶的地方。院落的北边,紧接着后殿是四间客房,是供过往客人住宿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客房改成了学校。
  茶棚庙香火鼎盛,住有10多个和尚,有200多亩庙地,常年雇用两个长工种地。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老爷的生日,唱大戏,赶庙会,热闹非凡。庙里的和尚,除了念经外,还会吹奏铜管等乐器,周围十里八村有红白喜事,都请茶棚庙的和尚吹奏。
  说起茶棚庙的来历,这里还真有些故事呢。相传,明朝时期,城东乡有一个人到济南去告状,走到上魏家时,天已经黑了。他坐在道边休息,忽然看见媾顶出现了两盏红灯笼,缥缥缈缈,忽远忽近。这个人马上跪地磕头,并许愿,若打赢官司,定在此地修庙。后来,这个人果然打赢了官司,于是,便在此修了一座关帝庙。
  清朝时期,登州府有一入到济南赶考,走到此,见道边有座关帝庙,便进庙烧香,并许愿,若考中状元,将重修庙宇,重塑金身。后来,这人果然考中了状元,于是筹资盖起了后殿,并在殿前盖了个茶棚,给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茶棚庙由此得名。
  清朝末年,吕冯村吕入国,年少时闯关东,后来成了英美烟草公司在东三省的代理商。发财后,回乡投巨资修建了茶棚庙的前殿,征了庙地,使茶棚庙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享誉大半个中国。过去,提起上魏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提起茶棚庙,不知道的人却很少。因此,上魏家村曾叫茶棚上魏家。
  据村里老人回忆,民国时期,不少人在茶棚庙周围开起了百货店、食品店、酒馆等,整日人来人往,形同集市。当时在庙里的三代和尚是:第一代圣英、圣信,第二代廖景、廖团,第三代龙宽、瑞宽等。后来,圣英、圣信去世,廖团去当了胡子,打家劫舍,为非作歹,在下寺夼被抓住,在蓬莱被枪毙。剩下的廖景带着第三代和尚龙宽、瑞宽守护着这座庙宇。
  1943年,蓬莱城的鬼子准备在茶棚庙建据点,八路军知道后,一把火烧掉了茶棚庙。庙毁后,廖景留在了村里,龙宽、瑞宽随部队当了兵,据说,后来成了师一级的干部。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
秦洪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