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润村名的变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376
颗粒名称: 河润村名的变更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3
摘要: 河润村位于北沟镇东南部,东与大姜家村紧邻,西与龙口市诸由观镇小王庄村接壤,北依北沟镇南大岗,南隔蔚阳河与两铭村相望,处于蓬莱、龙口两市的交界之处,是蓬莱的边关村庄。现有耕田面积987亩,共183户、505人。村中以张姓为主。据张氏先辈传述:明朝后期,官府第18次组织大规模移民,先后共有百万之众,迁往全国18个省。当时明朝政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办理移民事宜。于是,人们纷纷拖家带口赶到洪洞县广济寺一带。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调动大批官兵将人们围住,登记在册,全部强制迁徙。为防移民逃跑,将每人的小脚趾砍上一刀,以做标记。这个传说包含了人们对强制移民的痛恨。
关键词: 河润村 变更 村庄

内容

河润村位于北沟镇东南部,东与大姜家村紧邻,西与龙口市诸由观镇小王庄村接壤,北依北沟镇南大岗,南隔蔚阳河与两铭村相望,处于蓬莱、龙口两市的交界之处,是蓬莱的边关村庄。现有耕田面积987亩,共183户、505人。村中以张姓为主。
  据张氏先辈传述:明朝后期,官府第18次组织大规模移民,先后共有百万之众,迁往全国18个省。当时明朝政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办理移民事宜。由于老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官府就散布谣言说:“除了洪洞县广济寺一带的不迁,其他地区的居民都必须限期迁离。”于是,人们纷纷拖家带口赶到洪洞县广济寺一带。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调动大批官兵将人们围住,登记在册,全部强制迁徙。为防移民逃跑,将每人的小脚趾砍上一刀,以做标记。后来,移民的后代脚小趾甲便成了复形。山东有民谣云:“谁的小脚趾甲两瓣瓣,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这个传说包含了人们对强制移民的痛恨。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当时移民外迁的集散地,因而成为众多移民后裔怀念家乡故园的象征和标记。所以至今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只要一谈到祖先,都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搬迁来的。“问我先祖在何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鹤窝。”这是民间代代流传的一首民谣。
  张氏先祖张亮、张宁兄弟四人(老三老四名不清楚)就是这移民人流中的一支。兄弟四人携妻儿老小,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大川激流,不远千里来到胶东半岛境内。老三落户长岛县,现在庙后张家;老四年轻力壮,又继续北上,落户在沈阳西锦州市张家屯村;老二定居在蔚阳河南岸,即现在的两铭村;老大落户于现在的河润村。
  20世纪70年代,河润村在村南挖一平塘。这个平塘就挖在早年蔚阳河的河道上。平塘的下面是沙石,平塘的南面是流沙底,就是当年河南岸,平塘的北边是硬底,而且逐渐高起,是当年的河北岸。河水流到西崖下在马棚前的地方,打一转弯,折向南方,经过诸由观镇小王庄村前向西流去。这转弯处,地势险要,悬崖陡峭。张氏先祖就看好这依山傍水,风光优美的风水宝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早年的河润村就坐落在老学校以北往西的地方。当时这地方早已有人家居住,也是张姓,人们常说天下姓张的是一家,因而得名叫“陡崖张家”,距今约有400年之久。
  大约在乾隆年间(1755年左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发展,人口增多,需要造房建屋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不断地改变,这时的河润村有人在村东建起了砖瓦窑场。1962年有社员在这里劈泥时,曾发现几个砖瓦窑旧址。因之人们便把这有窑场的村庄称之为“张家窑”,距今已有250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多,生活上无法自给自足。为了谋生,人们不得不外出谋生,现在叫外出打工,当时主要是去东北,即史称的“闯关东”。在旧社会去东北,交通实在不方便,只能乘坐风船(即木帆船),靠海边航行,去一趟得走两个多月,因此外出者很少回家。蓬、黄这地方闯关东的人很多,在东北,山东老乡、胶东老乡,蓬、黄的老乡多有联系,同乡回家探亲时,就托他们把挣的钱和买的当地土特产品捎回家。当时河润村闯关东的人托人给家捎东西时就告诉人家地址是蓬莱张家窑。那时办小窑场的也多,为了好记好找,后来就告诉人家是小河北崖(蓬莱话读yai)张家窑,再后来叫河北崖上窑,时间长了“窑”字也省掉了,就叫“河北崖”,这个村名一直叫到新中国成立前。
  “河北崖”这个村名一直叫着,但是后来村前的小河却不在了,河北崖村已远离了河岸。那时河北崖村南还没有小姜家村,人们认为河道离村太近,平时孩子们一出门就上河里玩,每年雨季特别叫人担心,一发大水就怕孩子们出事。河北崖村的族长找两铭村族长协商,将河道去弯取直,改道而流。他们用牲口拉着耜犋从上游的刘家村,一直往西穿,犁到龙口市诸由观镇观张家村南,走了好几个来回,穿出一条很深很宽的大沟,从此,河道就改在现在的小姜家村南了(现称小姜家河)o20世纪7。年代中期,北沟公社组织战山河专业队,其中一连担负着整修蔚阳河小姜家河段的任务,又把河床进一步挖深取直,两岸修砌起来。
  1945年共产党来了,进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河北崖村又有了新变化,新气象。村民们感觉“河北崖”这个村名有点土了,于是经上级批准,把“河北崖”这个村名改为“河润村”。
  河润村右有山媾高坡,不怕天涝水淹;前有流水潺潺,不怕无雨干早。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是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企盼。河润村的人们多么渴望这个润字能给大家带来好运,带来美好的未来。
  现在,人们的愿望实现了,是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雨露,滋润了河润村老百姓的心田,滋润了河润人的家园。河润人齐心协力,团结和谐,在奔小康的路上奋斗不止,日子过得更红红火火。河润村的明天会更加滋润,更加富饶,必定是水润禾苗壮,家家有余粮,财源滚滚来,子孙代代强。
  (搜集:张启珍编辑:张洪昌)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启珍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