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的钱庄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62
颗粒名称: 蓬莱的钱庄业
分类号: F832.37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过去沿海居民多往关东谋生或经营商业,至民国十年(1921)在县城已有天兴源、永义成、通益丰、天和永、天增永、德源厚、德茂厚、复茂永、同聚兴、永秦恒、惠昌永、裕丰成、同义祥、裕生和、裕盛和、盛裕长、道生、祥振泰、德源春、广丰裕等私人钱庄二十多家。主要是用客户的汇入款项来周转使用。烟台福顺德、天和兴两家银号到县城及潮水、大辛店经济繁荣的乡镇开设汇兑庄,特别是东三省开出至蓬莱兑付的汇票。钱庄股金的筹措,还要加人钱业同业会(蓬莱商会下属按行业建立的组织之一)。地主家独资经营的和增德钱庄。
关键词: 钱庄 蓬莱 商铺

内容

蓬莱地濒沿海,水陆交通方便,贸易发达。过去沿海居民多往关东谋生或经营商业,据统计,县城有百分之六十的住户男性在东北谋生。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增多,钱庄业也相继兴起。民国年间,蓬莱没有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金融的调剂,就依靠当地的钱庄。
   私人钱庄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绅堂经营的义兴恒钱庄,股金纹银两千两。民国八年(1919),郭舜徒开办了金融洽钱庄。至民国十年(1921)在县城已有天兴源、永义成、通益丰、天和永、天增永、德源厚、德茂厚、复茂永、同聚兴、永秦恒、惠昌永、裕丰成、同义祥、裕生和、裕盛和、盛裕长、道生、祥振泰、德源春、广丰裕等私人钱庄二十多家。外乡镇也有私人钱庄。如以银元为本位,股本最多的有8000元,最少的也有2000元。
   据史料记载:民国十年(1921),蓬莱钱庄业当年每家平均汇兑码为20000元’放款活动码为30000元。放款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股金外,主要是用客户的汇入款项来周转使用。这样既可赚得汇费的收入,又可捞取贷款利息的收入,是一箭双雕的买卖。
   民国十七年(1928),烟台福顺德、天和兴两家银号到县城及潮水、大辛店经济繁荣的乡镇开设汇兑庄,每家一二人,寓于钱庄后屋,兑付从全国各大都市,特别是东三省开出至蓬莱兑付的汇票。从蓬莱汇出的款项,也由他们办理,到其他城市照付。两家银号一直延续到1945年。
   钱庄股金的筹措,有独资的、合资的、与商号联营的。经营钱庄,得有可靠的靠山,上通官府,下结地方士绅名流,方能顺利领到营业执照。还要加人钱业同业会(蓬莱商会下属按行业建立的组织之一)。现列举20世纪三四十年代蓬莱城有代表性的钱庄如下:
   地主家独资经营的和增德钱庄。经理姚鼎臣,资金6000元,是花市弄张少庭出资经营的。除对外有一般的业务外,主要为张家经营钱财。外地商号、当铺盈利的汇入,本地农民租种张家土地的缴纳租粮,以及家中的开支,均由该号办理。
   以资本家为代表的王翰生开办的汇业号。经理潘耕山,股金15000元。“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经商者,纷纷把款调回家乡。汇业号存款递增,无处存放。曾到黄县开设汇丰当,到掖县、莱阳开商号,又大量囤积居奇,占用存款’成为一时资金雄厚的钱庄。又聘请善于交际的赵二爷(焕章)作为外交员。地方有名望人士,遇有到官府说情、办理民事纠纷、债务等棘手事情也要求助于他。
   集股兴办的公兴德钱庄。大股东钱少山,经理刘明斋,股金800。元。敌伪时期,这里是上自伪县知事、下至科局长交际联络处所。县署所收的罚金’如走私、漏税、赌博、吸毒等一部分罚款,由这个钱庄代为收款。这些收人’由官老爷们任意挥霍。在蓬城是有财有势,属于私人钱庄兼收公款的特殊钱庄。
   靠近商会(蓬莱城商业界联合的总组织)的殷实银号义兴恒。经理孙绅堂’他任商会会长,德高望重,开设钱庄,人们是信得过的。他的资金雄厚,经营得当,多年来都获得较大利润。1942年孙绅堂辞去商会会长职务,1943年,钱庄歇业。
   金融洽钱庄,经理郭舜徒。郭任商会会长时,县政府上缴、下拨的款项,一部分是在他的钱庄存取的。当年,因犯通敌罪,在黄县被枪毙。钱庄声望下降,有些欠款竟付不出去。
   地方富裕家集资兴办的公义成钱庄,是善于经商的老行家郭全德任经理,股金8000元。同和兴钱庄,由善于理财的吴明轩(绰号吴姥咬)任经理,股金2000元。
   与商店联号的裕泰钱庄。股东陈禹山,经理丁庆章,股金10000元。1912年至1930年间,经营颇为得心应手,股东都将每年盈利的款存于该号作为扩大经营的资金。后来,联号裕生泰存货积压,资本周转不开,向裕泰钱庄借款。裕泰资金被裕生泰借去大半,只借不还,本少哪能盈大利,裕泰钱庄一再咬牙支撑,终于在1938年歇业。
   钱庄在大街面上均设有营业部,人员不等,少则四五人,多至十多人。无固定工资,年终结账,按利润分成。
   钱庄经营业务主要是:收购出卖黄金、白银,以制钱或铜圆兑换碎银与银币,以碎银或银币兑换制钱或铜圆;东北张作霖时代出的奉票、东北官银号票、小洋(比银元小些)兑换银圆;办理长短期存款,临时存款,整存零取款,过户往来款,零存整取款,长期或短期贷款。
   钱庄发放贷款的对象和资金投向,主要是商店购进货物、私人购置房地产,婚丧嫁娶的费用。贷款者必须找出殷实商号担保,或以房地产契作抵押。贫苦老百姓是贷不出款的。放款以银圆、法币为计算单位,一般为月息一分到三分。
   民国年间,币制不统一,各种货币同时流通,民国三年“废两改元”以前,钱庄挂牌是“宝银”(铸成元宝状的银锭)兑换市面流通铜币的比率。“废两改元”以后,挂牌是“银圆”兑换市面流通铜币的比率。
   1934年前流通的银圆,以袁世凯头像铸成的叫“大头”,以孙中山头像铸成的叫“小头”,还有进口的鹰洋。每枚银圆为一元,白银按库平6.932钱作为一元。“大头”比“小头”值钱,但1919年铸成的“大头”成色较差,假的也多:有包馅的,外面一层银皮,里面是铜;也有掺假的,以铜铝及杂质掺于其中。1935年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相继发行纸币,国民政府明令使用法币,银圆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蓬莱地方筹资付国防费,曾出铅印“白票子”,每张一元,强行流通。票面大字为“蓬莱区商公益会借款条”,中间正文:“今因筹办国防借用贵乡、镇、号国币一元,俟筹有底款,凭本借款条数目来会领取,此证。”右边为编号,左边为“中华民国廿六年八月X日”。白纸蓝字,印制粗糙,俗名“白孝褂子”票。后来出现了不少此类假票子,结果,无人付款,害了老百姓。
   蓬莱的钱庄、银号业最盛时期为1921年至1936年。这些年里,风调雨顺’农业收成较好,税收较轻,物价稳定;工商业有较大发展,新增商号相继开张,市面经济处在一个活跃时期,是钱庄获利润较多的年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人心不稳定,物价上涨,税收增多,存款户宁肯买金银、房产、地亩,也不存现金。钱庄业开始萧条。
   日军侵入胶东后,伪钞(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及国民党顽固派印发的钞票’大量投入市场,私人工商业和地方势力派滥发各式各样私钞、杂钞,不下百余家,绝大多数不能兑现。后来,竟成为废纸(只有刘家沟镇商家出的纸币,到刘家沟镇任何一家商号都可兑换出法币)。
   由于伪钞、私钞、杂钞充斥市面,金融混乱,物价波动,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所存无几的钱庄,日趋衰落。至抗战末期,全县仅有福顺德、天和兴两家银号和寥寥无几的钱庄没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管理金融,取缔了私人钱庄、银号、汇兑庄。民间银钱业,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