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基督教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47
颗粒名称: 古城的基督教堂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1
页码: 119
摘要: 基督教堂又称“是美国高第丕夫妇于清同治十一年所建,教堂原为美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礼堂为单层结构。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有洗礼池,两侧为更衣房,西部钟楼旧为三层。顶楼木梁上悬铜钟,教堂的钟声便响彻全城,钟楼改造成二层结构,基督教堂再度重修与扩建,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纷纷来到我国传教,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来到登州,建立了教堂,先后在基督教堂传教的美国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组织派往国外的第一个女性传教士,她于清同治十三年到登州。
关键词: 教堂 基督 古城

内容

基督教堂又称“登州圣会堂”,位于画河西侧,是美国高第丕夫妇于清同治十一年所建。教堂原为美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因多年失修,损坏严重,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礼堂为单层结构,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有洗礼池,两侧为更衣房。西部钟楼旧为三层,顶楼木梁上悬铜钟,每值礼拜日,教堂的钟声便响彻全城。1987年,钟楼改造成二层结构,一层为过厅,二层为储藏室。2001年,基督教堂再度重修与扩建。
  鸦片战争后,随着一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门被打开,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纷纷来到我国传教。清咸丰十一年,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来到登州,创立了登州浸信会组织,建立了教堂,时为华北浸信会第一教堂。
  先后在基督教堂传教的美国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组织派往国外的第一个女性传教士。她于清同治十三年到登州,协助高第T牧师从事教务活动,长达38年,终身未嫁,1912年,死于驶往日本神户的船上。她的一生教绩卓著,美国有专门组织研究她的生平、著作、传教技艺及宗教影响。自1973年以来,每年都有外国游客,特别是美国游客专程到蓬莱参观慕拉第女士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登州圣会堂,拜i1915年立的“大美国女教士慕拉第遗爱碑”。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连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