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沙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020
颗粒名称: 蓬莱沙城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蓬莱沙城是道光年间山东巡抚托浑布指挥建筑的军事防御设施,位于城北海滨。托浑布到登州督办海防。托浑布饬令蓬莱知县王文焘调集民工,在水城东北海边修筑沙城,以拱护登州府城。沙城西起画河入海口,沙城北距海约50米,沙城上有方形青砖砌成的敌台十余座,置旧式大炮十余门。沙城的修筑,对防御外寇海上侵袭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是沙城的阻隔,挡住了海上来犯之敌的视线,使他们无法掌握沙城以南的目标。二是当时的炮是手射炮,从海上炮击陆上城池,经过沙城的阻挡,沙城西头是画河人海口,因河面由南至北逐渐开阔,形同葫芦状。
关键词: 沙城 古迹 蓬莱

内容

蓬莱沙城是道光年间山东巡抚托浑布指挥建筑的军事防御设施,位于城北海滨。清道光二十年(1840),正值鸦片战争之际,托浑布到登州督办海防。次年,托浑布饬令蓬莱知县王文焘调集民工,在水城东北海边修筑沙城,以拱护登州府城。沙城西起画河入海口,东迄小皂,分为八段,长数里。沙城北距海约50米,南距府城里许。沙城上有方形青砖砌成的敌台十余座,置旧式大炮十余门。沙城的修筑,对防御外寇海上侵袭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是沙城的阻隔,挡住了海上来犯之敌的视线,使他们无法掌握沙城以南的目标。二是当时的炮是手射炮,从海上炮击陆上城池,经过沙城的阻挡,威力自然大减。
  沙城西头是画河人海口,因河面由南至北逐渐开阔,形同葫芦状,俗称“葫芦头”。葫芦头以东100米处的开阔地是演武厅,又称“北校场”,为明洪武十三年李思奇修建。有将台一座,厅三楹。附近有一座太公庙和一座三义堂。演武厅东侧,有旗纛台一座,官地十亩。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功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