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志——难为首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市志1985—1999》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706
颗粒名称: 万历志——难为首创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2
页码: 565-566
摘要: 栖霞有王姓者,明初迁民也。历二百余载后,即1546年其裔中有名诰号王伯泉者,突发“郡邑志所为,存往迪后。吾邑独无,何以征观化”之想,于是,约当任的栖霞县教谕周澍共同纂辑之。虽然“不越月而脱稿”,却因无力付梓而把稿本搁置了起来。十三年后,即伯泉先生谢世之次年,恰四川人李揆来栖霞担任县令,乃从王伯泉之子王之垣处征得存稿,并嘱训导任杰先生率领他的弟子王瑶、于鲤、马时正、林绳武、郝洁等共同重订。势在必就而因李揆他任作罢。年复一年,连真本都失落了。历三年而刻印成书面世。今人从何思鳌《序》,牟道行《序》和王之垣《跋》中,不难看出前人之良苦用心,无怪乎四百年来,人人感慨系之。
关键词: 栖霞 县志 万历志

内容

栖霞有王姓者,明初迁民也。历二百余载后,即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其裔中有名诰号王伯泉者,突发“郡邑志所为,存往迪后。吾邑独无,何以征观化”之想,于是,约当任的栖霞县教谕周澍共同纂辑之。虽然“不越月而脱稿”,却因无力付梓而把稿本搁置了起来。十三年后,即伯泉先生谢世之次年,恰四川人李揆来栖霞担任县令,乃从王伯泉之子王之垣处征得存稿,并嘱训导任杰先生率领他的弟子王瑶(字季泉,伯泉弟)、于鲤、马时正、林绳武、郝洁等共同重订。势在必就而因李揆他任作罢。年复一年,连真本都失落了。
  1579年(万历七年),即距李揆重订20年之后,县令鲍霖从王之垣处寻得草稿,乃嘱教谕罗、训导严三策与邑人王之垣等对草稿进行考证、核实,期以完成初创。却不料事未成,人先去。又十二年(1591年,万历十九年),县令何思鳌更对王氏存稿亲自笔削润色,凡舛错者易之,凡当者因之,终成完全之稿并作序待梓。适督学下令广征邑志,云:“昔即无,今必有”,没奈何,何县令仅以完稿应对。至此,栖霞的首部县志已经三位热心的县令和兢兢业业的班底,而付梓仍遥遥无期,幸亏到了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有栖霞籍外任宜阳县令牟道行和归德府通判牟钲叔侄二人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历三年而刻印成书面世。故王之垣先生作《跋》云:“盖闻不朽事三:立德立言立功。何父母下车以来,绥穷怀窜,威猾煦良,服无赭,岁无祲,德功懋矣!维是一编,数十年间,(实际66年一一编者)诸君子之手凡几更,而竟成于此日,立言固有待乎:其于不朽,盖兼之矣!” 按牟道行先生的说法,是他与乃师(指何思鳌——编者)始终相成之谊促使他完成了何氏遗愿,用这样一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难产之首部《栖霞县志》,来报答养育了他的亲爱的家乡。
  今人从何思鳌《序》,牟道行《序》和王之垣《跋》中,不难看出前人之良苦用心,无怪乎四百年来,人人感慨系之。

知识出处

栖霞市志1985—1999

《栖霞市志1985—1999》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志真实地再现了栖霞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记载了栖霞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