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口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2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出口贸易
分类号: F752.6
页数: 3
页码: 439-441
摘要: 清代,县内出口商品多以登州港、栾家口港、刘家旺港、平畅河口为输出口岸。烟台开埠后,多转经烟台出口。清嘉庆至道光年间,蓬莱县出口商品主要有干咸鱼、干对虾、豆油、花生果、粉丝、小花边等。光绪十六年,增加梭子花边、驴皮、猪皮、兔皮、茵陈、翻白草、半夏、生鸡、生猪等20余种,主要销往朝鲜、日本和香港。日伪军侵占蓬莱后,商号多倒闭,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减少。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概况 蓬莱县

内容

清代,县内出口商品多以登州港、栾家口港、刘家旺港、平畅河口为输出口岸。烟台开埠后,多转经烟台出口。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蓬莱县出口商品主要有干咸鱼、干对虾、豆油、花生果、粉丝、小花边等。光绪十六年(1890),增加梭子花边、驴皮、猪皮、兔皮、茵陈、翻白草、半夏、生鸡、生猪等20余种,主要销往朝鲜、日本和香港。县内出口商品由私商经营,较著名的商号有县城的“成和顺”、“万源”、“洪和”、“同顺昌”、“同兴盛”,大辛店的“同源盛”,潮水的“同兴号”、“日来兴”,平畅河口的“德和东”,栾家口的“贺元兴”、“东昌”、“福莱”,刘家旺的“益泰”、“同兴盛”、“福顺德”等。
  民国时期,县内经营出口业务的商号增至40多家,出口贸易额显著增长。私营商号将收购、加工的产品多运往烟台、龙口等地转口外运,主要销往日本、朝鲜和东南亚。30年代初,出口商品有豆油、花生油、粉丝、花边、板栗、大梨、氟石和水产品。日伪军侵占蓬莱后,商号多倒闭,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减少。
  建国后,县内出口商品开始由县供销合作社收购。1955年,出口粮油由粮食部门收购,水产品由水产部门收购。这一时期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猪肠衣、猪鬃、马尾(鬃)、人发、黄牛皮、黄鼬皮、狗皮、獾皮、兔皮、花生仁、花生油、生猪、鸡蛋、大虾、海米、鲜鱼、梭子花边、氟石等,多经青岛、烟台等地出口。1958~1975年,县内出口商品改由省外贸部门下达生产、收购、外调计划,由有关部门代营。土产、畜产、食品类由供销合作社收购;水产品由水产部门收购;粮油由粮食部门收购;工艺制品由省、地工艺品出口公司投放原料,生产厂家组织生产,由省、地外贸公司组织出口;粉丝由生产厂家运往龙口港,由龙口港粮油食品站出口。这一时期,国家对出口商品的生产实行奖励政策,畅销和换汇率高的出口商品收购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并奖售化肥、柴油、农药、面粉、食油、肥皂、茶叶等物资。
  1975年蓬莱县对外贸易公司成立,专营出口商品收购业务,出口商品增加苹果、海藻粉、梧桐木、甘露醇、海藻酸钠、槐叶粉、肉食鸡等品种。1978年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出口商品允许多渠道收购,当年出口商品增加到61种,收购总额1979.96万元。此后,收购种类、数量和收购额逐年增多,1987年增加到104种,收购总额10018.66万元,首次超过亿元。1991年,县内收购的出口商品共10类140多种,粮油类有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油、烤花生果、乳白花生仁、粉丝、青豆等7种,食品类有冻蒜苔、冻鸡、菜牛、虾、果脯、苹果、扇贝柱、海螺肉、赤贝肉、白兰地酒等30余种,土产类有梧桐木、中药材、花椒、山楂片等19种,畜产类有貂皮、羽绒等10余种,工艺品类有抽纱、绣衣、丝毯、布玩具、草制品等10余种,轻工类有架镜、锁等10余种,化工类有分散蓝、海藻酸钠、增白剂、氧化铁红、甘露醇、酸性染料等20余种,机械类有桌虎钳、电焊钳、砂轮架、蓄电池、钳工锤等20余种,矿产类有水泥、球石等10余种,纺织品类有棉布服装、—涤棉服装、服装用棉布等7种,收购总额14993.80万元。
  大花生清末,开始出口东南亚。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花生出口,每年花生收获后,责成有关部门,派专人深入农村,组织农民手拣花生果、花生仁,单独收购,销往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共收购花生仁2650.4吨、花生果552.0吨,收购总额960.7万元。
  梭子花边清光绪十六年(1890),梭子花边开始销往澳大利亚等国。此后,出口花边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县城及较大村镇均设花边庄,组织农村妇女加工,较大的花边庄有“鸿记”、“和聚”、“谦沂”等。建国后,由县绣花厂组织全县妇女大批量生产,产品畅销欧、美、亚、非等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收购额1302万元,1991年达到1315.1万元。
  大虾、鹰爪虾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销往日本国和朝鲜半岛,多制成干货出口。1977年后,县内各冷藏厂纷纷投产,开始大量出口鲜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1991年,全县共收购557吨,收购额2228万元。
  粉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开始出口日本等国。建国后出口量增加。1982年,蓬莱县参与生产的龙口“塔”牌粉丝获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授予的金桂奖。1987年,烟台粮油进出口公司与潮水镇联合兴建粉丝厂,年产粉丝200余吨,供出口。1991年,全县共收购粉丝603.1吨,收购额452.3万元,销往52个国家和地区。
  貂皮 1966年开始出口,主要销往香港。此后,出口量逐年增加。1984年出口12047张。1991年,全县共收购39882张,收购额319.1万元。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