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0520020210001325 |
颗粒名称: | 二、农村公共建筑 |
分类号: | TU242 |
页数: | 1 |
页码: | 154 |
摘要: | 建国前,农衬公共建筑主要是庙宇、学校、碾室、宗族的祠堂、水井、桥涵等,建国初期,农村公共建筑多是行政管理机构和文化教育事业。到1959年,全县共有公共建筑用房7.96万平方米。六十年代后期,部分农村建有大跨度的大房,跨度一般在12~18米,长度一般在40~60米左右,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均与一般平房相同,有的在一侧山墙开有大门,内设观众厅和舞台,平时宜作仓库,冬季作影剧场。1960年〜1969年的十年间'全县农村新建公共建筑用房43.36万平方米;1970年~1979年九年间,全县农村新建公共建筑用房35.43万平方米:1979年~1982年的四年间,全县农村新公共建筑面积19.19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建6.36万平方米。1983年〜1985年仅三年间,栖霞&农村新建公共建筑用房184.79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农衬人口占有3.07平方米。1985年,全县农村新建公共建筑170.79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的为17.02万平方米,占是年公共建筑面积总数的9.96%。 |
关键词: | 公共建筑 文化建筑 栖霞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