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2013中共济宁年鉴》
唯一号: 150330020210000591
人物姓名: 张协广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594.pdf
性别:
出生年: 1959年7月
籍贯: 山东汶上人
民族: 汉族

传略

张协广,男,汉族,山东汶上人,195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汶上县康驿镇东樊村村民。 1995年张协广承包了村里30亩涝洼地发展苗木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潜心钻研、虚心好学,经过几年的摸索,使自己在苗木种植上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在种植品种上由过去单一的法桐、杨槐等土地树种扩大到白蜡、女贞、栾树、紫叶梨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也发展到300余亩。张协广致富不忘乡亲,通过自己闯出来的致富门路,又动员全村20余户群众走上了苗木种植的致富路。该村现已发展苗木种植1400余亩,每年可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张协广为给村内闲散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又投资300万元对村里的废弃窑场进行改造升级,用于生产新型环保煤矸石烧结砖并通过省级认证。目前该场现有工人 60余名,其中残疾人23名,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余元,张协广由此被县慈善总会表彰,被镇慈善总会选为常务理事。个人承包300 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实现了依靠科技致富。2008年经营的瓜菜种植示范园年产瓜菜 1500吨,纯收入90万元,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菜种植科技标兵。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9 年以来,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_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15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91万元。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致富不忘众乡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带领广大群众致富。自2002年以来, 每年张协广都拿出3万元为村内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购置生活用品;秋季开学时,每年还要对困难学生捐资助学,现已资助学生17人,累计捐资8 万余元。2003年张协广被济宁市委授予捐资助学先进个人。2000年张协广个人捐资20余万元,修缮了村内道路,方便群众出行。张协广分别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当选为汶上县第十五届、 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2010年被汶上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被济宁市政府授予 “劳动模范”称号。

知识出处

2013中共济宁年鉴

《2013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讲述了山东济宁市委工作概况,政治纲要和市委各部门工作概况,各信息资源局的改革和创新。对当地的企业做出了评比并享有“企业之星”称号。济宁当地的乡镇发展兴建有了强有力的改善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