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济宁城市品牌推动旅游强市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20265
颗粒名称: 打造文化济宁城市品牌推动旅游强市建设
分类号: F59
页数: 4
摘要: 特别是2015年, 在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背景下,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56.9万人次,同比增长8% ;实现旅游总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了逆势上扬。目前,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 6.1%,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政府主导,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等综合协调机构,把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18条重点工作线, 实行市级领导牵头负责,集中力量抓落实求突破。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业

内容

今年以来,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市场不断开拓,旅游管理日趋规范, 全市旅游业各项指标快速发展,2014年接待国内游客5152.7万人次,同比增长9.62% ;实现旅游总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12.94%。特别是2015年, 在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背景下,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56.9万人次,同比增长8% ;实现旅游总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了逆势上扬。目前,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 6.1%,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政府主导,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等综合协调机构,把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18条重点工作线, 实行市级领导牵头负责,集中力量抓落实求突破。编制了《济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济宁市环城市游憩带规划》、《微山湖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规划》 等规划,先后岀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关于迎接高铁时代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济宁市旅游奖励办法》、《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4〕 2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有关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项目。
  二、 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财政资金金融化运作方式,市政府设立了旅游业发展及城市形象宣传专项资金4000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基金10亿元。市政府与港中旅就开发梁山景区、太白湖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结合梁山景区开发和太白湖景区托管经营,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探索组建济宁市旅游集团,开辟了我市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的新方式、新路径。
  三、 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建设突破坚持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支撑济宁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明确了市级领导包保联系10个在建项目、12个招商项目、4大类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今年以来,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30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兴隆文化园在“十一”期间开园迎客,尼山圣境、微山湖游艇俱乐部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确定了 12个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分别由市级领导包保,有效对接客商、服务客商。中青旅、港中旅等知名企业负责人先后到梁山、峄山、太白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考察并洽谈合作事宜。香港豪德集团、无锡灵山集团、 大连万达集团等全国知名大企业先后来我市投资旅游项目。创新景区标准化创建新模式,整合微山、 鱼台、太白湖新区2个县区的5个重点景区资源,全面启动了微山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了旅游畅通工程,启动了主要景区与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空港、码头融合对接的交通网络建设。四、 强加旅游宣传营销,创意 “文化济宁”城市形象品牌确立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形象品牌和“文化济宁”旅游形象logo标识,统一运用于济宁市宣传和对外交流活动中。下发了《关于加强济宁市城市形象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央视、凤凰卫视、韩联社等境内外新闻媒体,国内重要城市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等户外传媒,在手机、微薄、论坛等各类新型网络媒体实现济宁城市形象宣传的广覆盖。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与山东画报社合作,制作了中文和中英版本的《游读济宁》旅游宣传手册在全省范围内发放。2014年以来在500公里旅游圈重要客源地及高铁沿线客源城市举办旅游产品推介活动8次。发行济宁旅游惠民一卡通2.5万张,以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创意策划的“东方圣地”品牌成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品牌之首,已经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写入了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4〕3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五、 依托旅游“一法一条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法》学习宣传力度,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旅游法》实施以来, 向31家违规经营旅行社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违规旅行社5家、导游10人,受理处理游客投诉70件,为游客挽回损失3.76万元。在济宁日报、济宁旅游政务网、济宁电视台等媒体公开曝光违规和不诚信企业。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旅游。 委托济宁学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游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81.41,处于“满意” 水平。
  六、 开发研学游和乡村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启动了研学游“十百千”工程,策划包装主题产品10个,提升完善修学旅游基地26个,储备命名修学游专业人才600名。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济宁调研旅游工作时,对我市研学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安排我市起草国家《研学旅游基地基本标准》。截止目前,全市共接待研学旅行团队3000余批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余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万余人次,总收入2.5亿余元。实施了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指导各县市区编制了县域乡村旅游规划。2014年争取上级乡村旅游发展资金 1779.5万元,今年上半年争取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03万元。66个村1245户完成改厕改厨“双改”工作,组织185名乡村游示范户参加了省局组织的赴台湾学习考察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厕所革命”,今年计划新改建的233个旅游厕所。截止9月底,实际已完工的改建新建旅游厕所达239 个,正在改建新建的旅游厕所77个,计划新改建的还有25个,已超额完成改建新建计划。目前,全市共有山东省旅游强乡镇42个、特色村66个、农业旅游示范点40个、好客山东五星级农家乐124个、 山东省精品采摘园42个、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2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各4个,示范点23个,品牌示范户104个。
  七、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建成了济宁旅游监控指挥中心,为旅游资源调配提供相关视频信息支撑,满足日常管理、景区监控、交通诱导、应急指挥的需求。与中兴网信正式签订了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将智慧旅游项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一期工程,无线WIFI覆盖系统、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等十大系统扎实推进。以“互联网+”思维开展旅游营销,运用微信、微博、手机移动网站和PC版旅游网站等新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多领域向游客、网友展示济宁旅游产品。在同程网等重要网站开设了“济宁旅游旗舰店”,21家景区、994家各类酒店进驻济宁旗舰店集中展示,个性化定制,一站式预订。建设济宁市旅游监控指挥中心,为旅游资源调配提供相关视频信息支撑,满足日常管理、景区监控、交通诱导、应急指挥的需求。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下步工作中,市旅游局将紧紧抓住抓住省委、 省政府建设西部隆起带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围绕旅游强市建设,全面深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层面上, 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和政府主导相用接合,充分发挥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与督导作用。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整合部门职能,打破条块分割,统一管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探索实行乡镇、景区一体化管理,扫清景区开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旅游集团,对国有旅游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发展战略、项目审定、资金融通、对外宣传一体化。
  二是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完成《济宁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济宁市重点旅游产品招商建设项目策划方案》和《济宁市“十三五”旅游规划》。 集中攻坚市级10个在建项目、12个招商项目、4大类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压实责任,跟踪督导,全力加快项目运作。充分发挥市政府与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全面合作开发太白湖新区和梁山景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用,运用好港中旅的品牌、管理、资金、人才、市场营销网络、旅游产业链要素完整的集合优势,通过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协同,深度开发济宁旅游资源。
  四是打造“文化济宁”旅游品牌。强化“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综合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大范围、广领域地宣传、使用济宁旅游主题口号。仔细研究周边500公里内重点客源地市场,选择精准营销重点城市,多管齐下,集中突破周边和中远程距离客源市场。积极对接国旅、中旅等大型旅行商,力争与100家重点客源地城市旅行社建立长期、全面、务实、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与中兴通讯合作,全力推动济宁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借助微博、 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载体,积极开展自媒体营销。
  五是打造儒家文化旅游品牌。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济宁以及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研学旅游率先突破济宁”的要求,在现有10个主题产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时代价值,设计包装凸显儒家文化特色、迎合时代旋律的10大儒家文化研学产品。针对学生、企业高管等不同消费群体,重点量身定做青少年修学产品和国学研修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体验需求。充分发挥儒源儒家等26家修学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完善现有教室场馆的研学、游学功能,力争增加儒家主题文化修学基地50家,全力打造儒家思想“教育培训之都”。
  六是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围绕“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以“乡村旅游年”为契机,科学谋划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督促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县域乡村旅游规划》,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道路,避免同质发展、恶意竞争。实施农家乐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发挥好乡村旅游培训基地阵地作用,力争年内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2000人次。扎实推进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力争全年新增10个市级示范乡镇,50个市级示范村。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年内新增省旅游强乡镇5个、特色村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好客人家农家乐20个、精品采摘园10 个。
  七是优化旅游环境秩序。按照《微山湖创建国家5A景区提升规划工作方案》,突破区划限制, 统筹微山县、鱼台县和太白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辖区内重点景区景点,全力推进微山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加强“12301”同110、120等民生服务热线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依据《旅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上限处罚、 公开曝光,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深入推进《中国公民岀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的贯彻实施,在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30名旅游行风监督员,加强对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开展“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宣传工作和“文明旅游使者”评选活动。在全市旅游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 和“质量月”活动。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行业范围内积极提倡“爱岗敬业”、“乐意奉献” 的行业风尚。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附注

附:中共济宁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名单书记:杨凤东成员:杨凤东陈晓霞(女)李楠郑庆军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中共济宁年鉴》

出版者:济宁市新闻出版局

这次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开得很好。会议期间,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法治济宁建设的方向, 进一步增强了在新起点上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法治济宁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凤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