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985
颗粒名称: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分类号: D035-0
页数: 1
摘要: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 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社会物质基 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 根本任务。新中国的建国史,就是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国 民经济恢复和土地改革任务后,党根据国内阶级 矛盾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 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制定并执行了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们党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 技术创新,并作为重要的战略和基本国策。
关键词: 济宁市 执政论坛

内容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 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社会物质基 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 根本任务。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 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 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 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 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 产力的。”新中国的建国史,就是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史。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大山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党科学地分析国情,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线,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人民的解放,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 全面进步扫清了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国 民经济恢复和土地改革任务后,党根据国内阶级 矛盾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 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虽然党执政后, 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曲折, 但在更长的时间内还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 要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制定并执行了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 多年中,任凭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都清醒地把 握住局势,及时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 低、农业人口比重大、手工劳动较为普遍的实 际,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针对小农经济封闭 与地方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情况,大力加强分工与 协作,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尽快提高生 产力社会化水平;针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 况,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通过市场来实现生 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循环;针对生产力发展 不平衡的状况,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 辛勤劳动先富裕起来,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 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忠实 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键是代表科学 技术的发展要求,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 的深刻变革,谁拥有高新技术优势,谁就掌握了 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我们党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 技术创新,并作为重要的战略和基本国策。要坚 持把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和标准定位在当代国际竞 争的制高点和世界先进水准上,建立健全科技创 新体系,用先进生产技术带动、装备、改造传统 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这样才能不断巩固我党执政的社会物质 基础。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