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与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554
颗粒名称: 三、创新与经验
分类号: D26
页数: 2
摘要: 创新与经验(-)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省委工作会议以后,市委作出了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决定,提岀更好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标准,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障碍,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实际, 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五句话,进一步叫响“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败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五句话,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创一流”的济宁精神。
关键词: 解放思想 工作会议

内容

创新与经验(-)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省委工作会议以后,市委作出了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决定,提岀更好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标准,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障碍,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实际, 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五句话,进一步叫响“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败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五句话,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创一流”的济宁精神。明确了 “学苏州、温州、烟台,赶徐州、潍坊、 淄博,力争进入山东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龙头”的赶超目标,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解放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初步形成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更加重视扩大就业、更加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更加重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抓住省实施“双30”战略的机遇,突出抓好3个经济强市、30个强乡镇和 3个经济欠发达县、30个欠发达乡,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提高,逐步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发展之路。
  (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领域工作着眼于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围绕建设文化名市,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坚持把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来抓,在城市,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一讲三爱护”活动;在农村,巩固发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成果,建成文明街道 4200多条。“双拥共建”活动富有成效,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面实施文化名市建设《纲要》,推进科教兴市,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0项。坚持依法治市,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我市被评为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中共济宁市委工作概况55位。严格依法行政,逐步实现政府机构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
  (四)着力建设“平安济宁” 市委、市政府作岀了建设“平安济宁”的决定,召开了20万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围绕确保社会稳定、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发展环境优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四个确保”,深入开展 “平安济宁”建设,积极构建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新机制。开展“四大查”,即集中开展社会治安大清查、矛盾纠纷大排查、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大调查、安全生产大检查,找准影响稳定的隐患,进行集中整治。着力抓了 “九个一批”,即对各类犯罪开展专项斗争集中打击一批,对治安秩序混乱的区域、部位集中整治一批,对后进村下派机关干部集中包驻一批,对各种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化解一批,对信访“老大难”案件领导包案集中解决一批,对涉法上访问题集中处理一批,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集中查纠一批,对影响发展环境的“三乱”案件集中查办一批,对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消除一批。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扎实地开展建设“平安市县”、“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社区”、“平安单位”活动,夯实建设“平安济宁”的坚实基础。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全市各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建设“平安济宁”的督查指导。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把建设“平安济宁”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促进维护稳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五)努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始终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作出《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定》, 在全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教育,大力实施扩大就业、扶贫济困、平安济宁、阳光政务、廉洁勤政五项“民心工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 解难事、做好事。把扩大就业作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关键措施来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4 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加快实施“村村通公路” 工程,新增柏油路村805个,87%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部竣工。抓好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推进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继续做到“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救助城乡低保对象9.4万人。深入开展“扶贫济困万人行”活动,市直机关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了 1.8万个贫困户。连续3年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共2.7亿元,用于财政困难县乡工资发放。对农村重灾户、五保户、低保户和“三老”优抚对象共减免农业税近6000万元。我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了救灾应急预案,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集中人力、 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抓救灾,全市投入人力120 多万人次,投放救灾款物1.5亿元,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