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543
颗粒名称: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分类号: D26
页数: 2
摘要: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济宁市共有县市区委12个,市委工委3个,市直单位党委(党组)220个,基层党委372个,党总支1571个,党支部17394个,党小组42497个。党员407735人,占全市人口的5.16%;其中, 2003年新发展党员11139人。继续实施“四百人才工程”,建立了 “济宁市年轻干部人才库”,实施了 “WTO知识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成功召开了市第十次党代会,对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查各类违法违纪案件920起,党纪处分786 人,政纪处分146人。坚持民主评议制度,连续3年组织开中共济宁市委工作概况53展“行风万人评”、“万家企业评行风”、“万名代表评机关”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工作概括

内容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济宁市共有县市区委12个,市委工委3个,市直单位党委(党组)220个,基层党委372个,党总支1571个,党支部17394个,党小组42497个。 党员407735人,占全市人口的5.16%;其中, 2003年新发展党员11139人。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中央对领导干部要求的“五种能力”。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初步建立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形成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考核监督机制。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考选聘任制、试用制,实施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X”方案。继续实施“四百人才工程”,建立了 “济宁市年轻干部人才库”,实施了 “WTO知识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成功召开了市第十次党代会,对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实行了市委全委会对主要领导干部拟任人选票决制度。
  (二)抓基层强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扩大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级联创” 活动。实施“双强双富”工程和“万名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工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山农大联合举办农村党员干部脱产大专班。强化对后进村的集中整顿,纳入重点管理的312个后进村已有174个转化升级。高度重视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市所有街道党 (工)委所辖社区全部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对住社区党员实行了 “双重管理”,2919家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完善了廉政谈话和民主评廉制度,实行了函询、诫免、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试行了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对61名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对全市156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对评定为“不合格”档次的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查各类违法违纪案件920起,党纪处分786 人,政纪处分146人。着力抓了治理教育乱收费、 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对 31起“三乱”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和曝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批租、 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等四项制度,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 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坚持把“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民主评议制度,连续3年组织开中共济宁市委工作概况53展“行风万人评”、“万家企业评行风”、“万名代表评机关”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应酬性活动,集中更多精力议大事、抓大事、促落实。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市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的时间大都在两个月以上。坚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帮扶困难企业等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