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劳务经济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441
颗粒名称: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劳务经济产业
分类号: F313
页数: 1
摘要: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突出抓好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实行市场化运作,维护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为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争取到明年5月1日前,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全市劳务输出在目前40万人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达到50万人,后年达到60万人以上,其中外派劳务突破万人。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比较完善的五大产业体系。全市粮经种植比例调整到40: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力争突破3亿美元。
关键词: 农业发展 产业经营

内容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突出抓好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实行市场化运作,维护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为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争取到明年5月1日前,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全市劳务输出在目前40万人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达到50万人,后年达到60万人以上,其中外派劳务突破万人。
  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比较完善的五大产业体系。全市粮经种植比例调整到40: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力争突破3亿美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50家,建成千头畜、万只禽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2300处以上, 建成纸浆林60万亩、速生用材林70万亩、经济林 100万亩,建成连片种植10万亩的瓜菜基地30处, 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60%以上,劳务输出年收入30亿元以上,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新增的收入人均超过千元。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