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411
颗粒名称: 二、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
分类号: F303
页数: 1
摘要: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三农” 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环节,开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引导农民群众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抓好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优良品种和品牌产品的开发,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抓好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转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 集中培植,做大做强,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济宁制造业高地。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

内容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三农” 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环节,开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引导农民群众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经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抓好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优良品种和品牌产品的开发,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抓好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转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以技改项目为载体,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系统改造,着力抓好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 集中培植,做大做强,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济宁制造业高地。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年内所有企业特别是市属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资产领域。
  全方位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继续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力争在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利用外资上取得大的进展。实施招商引资“四百工程”,抓好市内大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的合资合作。办好国际儒商大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特别是济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和聚集效应,重点吸引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项目。优化出口结构,更多地争取自营出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总量、上规模、进档次,实施“百强企业”和“十百千”民营大户培植工程,鼓励有基础、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和外资大企业、大集团联姻配套,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制,尽快形成一批特色突出、有较强实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抓好各类园区建设,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引导新办企业、新上项目向园区聚集,推进民营经济园区向特色园区、专业化园区和科技型园区发展。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领域抓好一批起步项目,做大做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培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壮大济宁高新区,完善“一区多园,三级孵化”发展格局,增强聚集功能、创新功能和产业功能。 办好第四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组织好“院士济宁行”活动,争取举办“生物技术国际论坛”和中国纺织博览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实施大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集中精力抓好一批投资几亿、几十亿元以上的“高大外”项目。对重大项目,要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政策跟着项目走,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运作一批的良性循环。拓宽融资渠道, 多种方式融通建设资金,扩大企业和民间投资, 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