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环境,塑造重商亲商、诚信济宁新形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381
颗粒名称: 五、创新环境,塑造重商亲商、诚信济宁新形象
分类号: F403
页数: 3
摘要: 创新环境,塑造重商亲商、诚信济宁新形象良好的环境,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环境就是品牌,就是资源,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我们必须把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不断推进环境创新,着力打造孔孟之乡的六大品牌。济宁是闻名海内外的孔孟之乡、 礼仪之邦,历史上还是商贾云集的“运河之都”,素有“重信守诺”的优良传统。要把诚信作为济宁的 “名片”,加快建设“诚信济宁”,打响“孔孟之乡、诚信济宁”的品牌。对济宁来说,能不能抓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至关重要。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济宁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滥用职权欺负外来客商的,要从严查处,绝不能让这些阴暗面影响济宁的形象。
关键词: 创新环境 经济发展

内容

创新环境,塑造重商亲商、诚信济宁新形象良好的环境,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哪里的环境宽松,哪里的商气和人气就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向哪里集中。环境就是品牌,就是资源,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我们必须把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不断推进环境创新,着力打造孔孟之乡的六大品牌。
  (-)打造诚信品牌。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市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是要求诚实守信。温州人说的好:信用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金、技术都可以引进,唯独信用不能引进。济宁是闻名海内外的孔孟之乡、 礼仪之邦,历史上还是商贾云集的“运河之都”,素有“重信守诺”的优良传统。要把诚信作为济宁的 “名片”,加快建设“诚信济宁”,打响“孔孟之乡、诚信济宁”的品牌。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逐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信用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以正当经营、守法经营决战市场,自觉珍视企业信用,展现企业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公民的诚信道德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诚信建设的重点,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打破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按章办事、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政策品牌。事实证明,哪里门槛低、回报高,哪里就有吸引力。让利于商、让利于民,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政策环境无可挑剔。对济宁来说,能不能抓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至关重要。要抓到这样的项目,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是不可能的,环境条件比我们好的地方有不少,而且他们争项目的特载11力度很大,我们只有“先送一瓢水,才能换来一缸水”。要确立一个目标,就是在优化环境上不断推陈出新,时刻关注先进地区、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灵活运用上级政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打破条框限制。要用好一个优势,就是大做特做土地资源丰富的文章。引进项目,要推行“零障碍、零距离、零收费”,高大外项目可实行“零地租”,可以零成本进入,甚至可以连土地证、厂房一块奉送,营造最低的交易成本环境。这里再次强调: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坚决优惠,一切外地可以利用的优惠政策我们都可以用, 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外来投资不设产业门槛,不搞限制,不受地域影响,不定股权比例,不限奖励政策,取消所有行业、项目的保护性措施,一律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
  (三) 打造服务品牌。各级各部门都要把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作为自身的职责和应尽义务,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新观念,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到底,做到该办的事情迅速畅通,绝不允许人为地制造行政壁垒。要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文办事限时制和政务公开、阳光行政,实现 “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的转变。过多的行政审批是一大通病、一大顽症,这个问题非尽快解决不可。市县都要在简政放权上动真的,再砍掉一大批审批事项。继续扩大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大厅的服务范围,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办结的“四个一”制度,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要动真的、来硬的,用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治理整顿经济环境,严厉查处破坏经济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督促经济环境治理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行政效率投诉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要履行职能,凡是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 打造人才品牌。一块吸引外资流入的“洼地”,必须是一块人才聚集的“高地”。人才是竞争之本、创业之本、发展之本。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抢占了发展竞争的制高点,就能拿下经济高地。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济宁发展的一大瓶颈。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人才的危机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来抓,营造 “重视人才、吸纳人才、爱护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大氛围。以建设大学城为切入点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实施“四百人才”工程,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到国外深造, 到南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增长才干。各级都要根据实际需要,放宽视野,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参与国内外人才的竞争,不惜重金、不拘一格地吸引各类人才带课题、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济宁创业。市里将设立“人才开发基金”,一类经济园区都要设立“人才创业园”,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政策。为了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和各类人才到经济的主战线建功立业,领办创办联办各类企业、产业,市委、市政府将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技术结合起来,鼓励技术参股、品牌参股、市场销售网络参股、管理经验参股,实行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切实做到重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对积极吸引人才的单位,要进行奖励;高层次人才被挤走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排挤打压人才的,要严肃查处。
  (五) 打造安全品牌。安居才能乐业。如果连财产甚至生命都无法保障,投资者就不会来,来了也会吓跑。目前,我们的社会治安环境总的是好的,但还不尽如人意,治安环境存在不安定因素,欺压外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经常排查矛盾隐患,明确责任,及早解决,决不能使小矛盾酿成大事端,使局部矛盾变成影响全局的事件。加快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多头执法、多头收费、职权交叉重复问题。要用铁的手腕打霸除恶,对强装强卸、强揽工程,阻挠施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对称霸一方、欺外排外,干扰招商引资的;对故意堵门断路、停水停电,刁难外商的,要严厉打击,从严惩处,公开曝12中共济宁年鉴光。对滥用职权欺负外来客商的,要从严查处,绝不能让这些阴暗面影响济宁的形象。实施综合治理, 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投资者来的放心、留的安心、干的舒心。
  (六)打造人文品牌。加快发展,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其中,旺盛的人气、强大的合力至关重要。一个地方的发展氛围浓、发展合力强,就能产生对内凝心聚力、对外招财揽贤的集聚效应。当年百万创业者奔深圳、赴海南、进浦东,无一不是被这些地方热火朝天的发展氛围所吸引;外资、台资之所以对苏沪浙情有独钟,就是看重了他们全力抓发展、齐心干事业的人文环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每一个领导班子最大的政治责任。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几套班子捆在一起抓,条条块块扭在一起干,把大发展的氛围搞得更浓,把大发展的人气聚得更旺。无论一线、二线,都要推向经济发展的最前线;无论前台、后台,都要变成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无论条条、块块,都要为济宁的发展献计出力。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唱响“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最强音,组织好一系列大的宣传战役,始终保持强大的舆论攻势,着力营造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