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380
颗粒名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分类号: F403
页数: 1
摘要: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重点培养30个经济强乡镇,釆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促其更快更好地发展。选择30个欠发达乡镇,在激发内在活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帮扶,促其尽快改变面貌。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成员联系欠发达乡镇制度。各县市区和乡镇都要确保按月按时发放工资,不准拖欠新增工资。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变职工,农民变民工,农民变市民。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创新优势

内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形成有活力、有后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按照实力强、基数大的比增长,基础差、基数小的比规模的赶超思路,争取强中弱各类县市区在今后三五年内都有一个跨越式发展。抓住省实施“抓两头”战略的机遇,扩大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促强扶弱,加大对经济基础薄弱县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各级支持经济基础薄弱县、改革开放试点县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实行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培养30个经济强乡镇,釆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促其更快更好地发展。选择30个欠发达乡镇,在激发内在活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帮扶,促其尽快改变面貌。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成员联系欠发达乡镇制度。各县市区和乡镇都要确保按月按时发放工资,不准拖欠新增工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又是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要统筹城乡利益关系,使更多的资源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使农村、农民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获得更快发展、得到更多实惠。要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民营经济聚集、市场培育、园区升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中心镇和小康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变职工,农民变民工,农民变市民。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统筹城乡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把县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的投资范围,建立和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争取用2—3年时间,实现全市村村通油路。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