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氛围导向上比学赶超,树立重激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364
颗粒名称: 在氛围导向上比学赶超,树立重激励
分类号: D22
页数: 1
摘要: 在氛围导向上比学赶超,树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一切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新观念。他们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建立起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大力支持、 大胆使用、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江宁区一次拿出1000万元重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党政一把手,苏州对工作平庸、无所作为的干部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责任追究,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委决定,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大讨论。
关键词: 创新思念 解放思想

内容

在氛围导向上比学赶超,树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一切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新观念。苏沪浙地区的各级干部,始终都有一种寝食难安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人人肩上都有发展的硬任务、硬指标,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发展不放松,真正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他们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建立起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大力支持、 大胆使用、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江宁区一次拿出1000万元重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党政一把手,苏州对工作平庸、无所作为的干部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责任追究,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比之下,我们抓经济的精力还不够集中,发展的合力还不够强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服务中心的氛围还不浓厚。有的人自己不干事却热衷于当评论员,对干事的人、干成的事指手划脚、品头论足。虽然年年搞考核,但远没有真正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责任不清,赏罚不明,不少干部肩上没担子,心中没压力,干劲不足,士气不旺, 松松垮垮,致使许多决策部署落不到实处。学习南方经验,就要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就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每一个济宁人,都要按照以上六个比学赶超,重新审视自己,对号入座,把自己摆进去,从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深层次上,作一番深刻的思考。惟有直面现实、正视差距,才能从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虚幻中警醒过来,从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萎靡中振奋起来。通过比学赶超,增强压力感、危机感、紧迫感,树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思想大解放,总是与时代前进同步伐,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成为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中央给地方的最大自主权,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决策权;中央赋予地方的最大政策,就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实现我们的新目标新追求,济宁迫切需要来一场新的思想大解放。市委决定,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大讨论。要紧紧把握“创新观念、提高境界”这个主题,通过大讨论,更好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标准,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障碍,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五句话,进一步叫响“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五句话,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创一流”的济宁精神,坚决冲破“满”、“低”、“小”等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浮”、“疲”、“散”等不思进取的精神面貌,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树立起全新的发展观,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必须看到,面对百舸争流的大发展热潮,按部就班必然导致落后, 必须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标准不高就是自甘落后,必须有自加压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锐气;坐而论道就会日益落后,必须重实干、求实效、以实绩论英雄;赏罚不明就是纵容落后,必须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要清除障碍、优化环境,着力破除各种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那些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诸多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清除种种制约济宁发展的障碍,全面优化政策、政务、法制、舆论、社会环境,举全市之力对内对外大开放,真正放手让各种促进发展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展现。大讨论要贴近济宁实际, 务求实效,做到在实践中讨论,在发展中讨论,在比学赶超中讨论,始终突出“比学赶超”这个重点。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见行动,自寻对手定目标,自加压力争一流。各县市区、各乡镇、各企业,都要在全国、全省、全行业的大范围内,瞄准“第一”、“三甲”、“百强”、“千强”,树立明确的赶超标杆,拿出过硬的赶超措施,定下具体的赶超时间表,自我警醒,激励斗志,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知识出处

2004中共济宁年鉴

《2004中共济宁年鉴》

本书主要讲述济宁市2004年的政治岗要、市委工作状况、工青妇工作、党组工作、武装工作、法院工作、执政论坛等等一些实际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