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不放松促进计生工作上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298
颗粒名称: 坚持创新不放松促进计生工作上水平
分类号: D6
页数: 2
摘要: 2002 年全县岀生率为8. 92%。,比市计划低1. 69个千分点;计生率为97. 4%,高于市计划1. 8个百分点;女性初婚晚婚率、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合格率、流动人口的发证率、验证率、建档率均稳定在较高水平,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出生控制计划。局机关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评为全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和“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
关键词: 政治改革 改革创新

内容

鱼台县县长助理、县计生局局长刘召桂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县计生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 年全县岀生率为8. 92%。,比市计划低1. 69个千分点;计生率为97. 4%,高于市计划1. 8个百分点;女性初婚晚婚率、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合格率、流动人口的发证率、验证率、建档率均稳定在较高水平,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出生控制计划。局机关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评为全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和“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
  一、 坚持宣传创新,切实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一年来,县计生局在坚持常规性的宣传教育基础上,努力在创新求实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县10处乡镇及392个行政村,均设置了人口警示碑,把解放后人口骤增、土地锐减的鲜明对比数字刻在石碑上,以唤起广大群众的人口意识。全县还投资20余万元,统一定做了大型陶瓷宣传壁画镶嵌到各村,把少生优生、 生男生女都一样等新型生育文化以群众爱看的漫画形式展现在群众面前,使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二、 坚持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2002年,以争创优质服务先进县、先进乡镇活动为总抓手,以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为中心,以生育、节育、不育为主线,大力开展了“六登门”服务活动,即:婚前登门宣传晚婚晚育的科学知识; 新婚登门送上祝福和《新婚夫妇必读》,指导新婚夫妇少生优生;婚后登门帮助制定少生快富文明家庭计划;孕期登门传授优生和妇女保健知识; 婴儿出生后登门指导科学喂养、预防接种、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对已生育两个子女的夫妻登门指导其选择长效避孕措施。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群众与计生人员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 坚持制度创新,促进依法行政上水平制度建设是做好计生工作的保证。一年来, 县计生局健全完善实施了各项制度。为有效解540 中共济宁年鉴决性别比失调问题,一是推行了孕情跟踪制度和持证流引产鉴定审批制度。对不明原因的流引产一律不予审批,对私自引产的,一律收回生育证。全年全县收回生育证48个。二是坚持实行每月向持证妇女送发《不得私自终止妊娠敬告书》和每季度向乡镇党委书记寄发《性别比指导执行情况告知书》及有奖举报制度,并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县拥有B超机户不定期地清查,发现违反B超管理规定,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按照省《规定》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使全县岀生婴儿性别比逐步控制在正常值以内。为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问题,继续认真实行了包保责任制,建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与乡镇主要领导人,组织乡镇与村继续签订责任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把手抓一把手不动摇。同时落实考核奖惩制度, 真正做到了奖优罚劣。以上制度的实施,切实提高了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
  四、坚持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管理格局在农村,大力实施“村为主”战略,狠抓村级班子、网络、阵地、制度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使村级由被动应付计生工作逐步变为主动自觉地抓计生工作,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城区,将县直机关的计生工作按照“属地管理” 的要求,全部移交给驻地所在地一一谷亭镇。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会服务”的管理格局。
  一年的工作实践进一步证明,要想促进计生工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只有紧跟形势的发展, 坚持创新不放松。成功在创新,希望在改革。面对挑战,县计生局准备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以创新求发展,牢牢抓住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控制计划外生育、控制性别比失调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搞好“三项改革”,做到“四个强化”。“搞好三项改革”:一是改革管理体制。 在农村,通过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在城市,强化社区功能,营造“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格局。二是改进工作机制。在完善二十字机制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县指导,县监督;乡考核,乡服务;村自治,户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依法行政;二是强化优质服务;三是强化利益导向;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在任务目标上,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素质、结构一起抓转变。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