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4287
颗粒名称: 大力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
分类号: D6
页数: 3
摘要: 微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李茂彬微山县共有14处乡镇,570个行政村,59 万农业人口。2001年以来,全县在大力推行农村在职干部“六制”管理的同时,把对农村卸任干部的教育管理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探索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建立起农村卸任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机制,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在换届选举中,由于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精简村干部职数,造成大批村干部卸任离职。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后,全县共有农村卸任干部 2800余名。一是卸任干部自觉服从村“两委”改革与创新 539领导配合工作的多了,同现任班子离心离德、唱对台戏的少了。
关键词: 政治改革 改革创新

内容

微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李茂彬微山县共有14处乡镇,570个行政村,59 万农业人口。2001年以来,全县在大力推行农村在职干部“六制”管理的同时,把对农村卸任干部的教育管理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探索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建立起农村卸任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机制,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是适应换届后农村新形势的迫切要求2002年上半年, 全县村两委班子普遍进行了换届选举。在换届选举中,由于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精简村干部职数,造成大批村干部卸任离职。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后,全县共有农村卸任干部 2800余名。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发挥好了,会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就有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对农村538 中共济宁年鉴工作形成负面影响。如何加强对农村卸任干部的教育管理,是全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必须认真加以探索,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力量,真正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 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是促进农村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村多数干部卸任后能够正确对待,顾全大局,以公正之心对待组织和群众,积极协助新的两委班子搞好村内工作。但也有一些卸任干部一时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现实,失落感较强.滋生不满对立情绪,与党支部、村委会唱“对台戏”,操纵宗族派性势力干扰村务,影响新班子开展工作,甚至操纵集体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稳定。
  (三) 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是强化村级干部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针对农村卸任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加强卸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农村整体深化改革工作同步推进,防止在教育管理上出现“真空带”。
  二、完善制度,推进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管好用好卸任干部,使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县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建立起一套凝心聚力、奖优罚劣的监管机制,使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达到学习教育正常化、考核评议规范化、奖惩兑现制度化的目标,较好地改变了卸任干部离而不管、管而无力的状况。具体讲,重点建立完善了以下四项制度。
  (一)学习教育制度针对农村卸任干部的思想实际,县、乡组织部门把农村卸任干部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来抓。首先,组织卸任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一思想,教育他们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做到退职不退色,卸任不卸责,继续为组织分忧,为群众谋利。其次,加强对农村卸任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卸任干部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 使其带头致富和示范、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二) 落实待遇制度在经济待遇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卸任干部由所在村党支部上报,乡镇党委审批办理退休手续,结合年终的评议结果动态确定并发放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在政治待遇方面,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七• 一”前和年终分别召开农村卸任干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乡镇、村两级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并就下步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计划打算,向农村卸任干部征询意见和建议。 在生活待遇方面,对特困党员救助基金及其他各种救济金的发放,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农村卸任干部,有条件的村为卸任干部征订部分报刊杂志等学习资料。
  (三) 使用制度根据农村卸任干部的意愿、 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他们参加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民事纠纷、维护治安秩序等项工作,并引导他们在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中担任职务,使其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移风易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 考核奖惩制度考核评议农村卸任干部,在乡镇党委领导下,由村两委具体组织实施, 与在职村干部同步进行。评议一般在年终进行, 评议结果分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在民主评议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农村卸任干部,当年奖励其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金总额的1 — 5%,同时列为年终评选表彰的预备人选。被评议为“较差”等次的农村卸任干部,区别不同情况,予以黄牌警告,并报请乡镇党委批准后,扣发一定比例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
  三、齐抓共管,农村卸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农村卸任干部,县委坚持“是财富不是包袱”和“离岗不离心,放手不放任”的原则,在感情上贴近他们,工作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 鼓励教育他们退职不退伍,退职不退责,退职不退志,充分发挥农村卸任干部的带头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卸任干部自觉服从村“两委”改革与创新 539领导配合工作的多了,同现任班子离心离德、唱对台戏的少了。各乡镇党委针对部分村干部落选后思想上有压力,存在抵触情绪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他们解开思想疙瘩,让他们放下包袱、摆正位置,正确对待党和群众的选择,正确对待自己的去与留,积极配合新班子开展工作。二是卸任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多了,利用宗族宗派闹乱子的少了。据统计,截至2002 年底,全县有300多名卸任村干部退职不退责,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市场中施展才华,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群众致富的示范户。三是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的多了,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的少了。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卸任干部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的作用,让他们当好新班子的参谋、助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树立了良好形象。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