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627
颗粒名称: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分类号: D564
页数: 1
摘要: 36亩凯特杏基地初见成效。大弓棚蔬菜达到1000亩。复种指数已达 260%,粮经比例达到2:8,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冯庄、西陈等专业村,规模养殖场12 个,养殖专业户147户,各类畜禽存栏27万头 (只),出栏25.7万头(只),畜牧业总收人占整个农业收入的30%以上。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建了和楼等4处节制闸,开挖整修了部分引水渠道与桥涵建筑物,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成绩

内容

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乡镇党委把农业及农村经济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从种植上大力推广了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多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蒜田套种菠菜达到了 2万亩,蒜茬西瓜、黑皮冬瓜增加到1万亩,棉花3.5万亩,着力推广了东北油豆,在部分寿光、东北人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金兴冬桃成为名牌产品。36亩凯特杏基地初见成效。大弓棚蔬菜达到1000亩。复种指数已达 260%,粮经比例达到2:8,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冯庄、西陈等专业村,规模养殖场12 个,养殖专业户147户,各类畜禽存栏27万头 (只),出栏25.7万头(只),畜牧业总收人占整个农业收入的30%以上。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建了和楼等4处节制闸,开挖整修了部分引水渠道与桥涵建筑物,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