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625
颗粒名称: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分类号: D564
页数: 1
摘要: 36亩凯特杏基地初见成效。大弓棚蔬菜达到1000亩。复种指数已达 260%,粮经比例达到2:8,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冯庄、西陈等专业村,规模养殖场12 个,养殖专业户147户,各类畜禽存栏27万头 (只),出栏25.7万头(只),畜牧业总收人占整个农业收入的30%以上。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建了和楼等4处节制闸,开挖整修了部分引水渠道与桥涵建筑物,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乡新上民营项目41个,其中有河口、草庙、粮机厂冷库、 冯庄板厂等。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进一步巩固,在市县两级各类检查中均获得好评。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成绩

内容

(一) 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乡镇党委把农业及农村经济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从种植上大力推广了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多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蒜田套种菠菜达到了 2万亩,蒜茬西瓜、黑皮冬瓜增加到1万亩,棉花3.5万亩,着力推广了东北油豆,在部分寿光、东北人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金兴冬桃成为名牌产品。36亩凯特杏基地初见成效。大弓棚蔬菜达到1000亩。复种指数已达 260%,粮经比例达到2:8,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冯庄、西陈等专业村,规模养殖场12 个,养殖专业户147户,各类畜禽存栏27万头 (只),出栏25.7万头(只),畜牧业总收人占整个农业收入的30%以上。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建了和楼等4处节制闸,开挖整修了部分引水渠道与桥涵建筑物,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 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 年,乡党委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放宽政策,完善机制,积极启动民间资金,重点抓投入,突出抓项目。广泛宣传优化环境,提供服务,制订优惠的奖励政策。全乡新上民营项目41个,其中有河口、草庙、粮机厂冷库、 冯庄板厂等。全乡投入达1800万元。同时,在陈庄、张庙、草庙、棠树、冯庄租赁了部分项目用地。 全乡个体私营经济户达到620户,注册资金1600 万元,民营经济实现了税收112万元,超额完成93 万元的年初任务。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三) 计划生育工作获好评2001年,乡党委为摆脱计划生育工作市重点帮促的沉重包袱,层层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乡党委主要领导人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进一步巩固,在市县两级各类检查中均获得好评。
  (四) 财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乡党委重视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对大蒜、大棚菜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丈量办法。开展了税源大普查,对车船税进行了反复的排查,严厉打击了偷税漏税抗骗税行为,完成各项税收364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 129 万元。
  (五)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乡党委注重了乡驻地、魏店、草庙开发区建设。乡驻地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容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整修了乡驻地的中心大街,部分村新建道路12公里,加固了莱河上的4处桥梁和东鱼河李庄桥。5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电网改造,并架设了魏兴路高压线路, 电话部数增加到3560部。
  (六)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是全乡最大的公益事业。在确保广大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投资近100万元对乡中学及部分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部定点学校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学校,其中,中学、乡中心小学被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学校。 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进一步弘扬,兴隆村、潘阁村的高跷队在大蒜节一展风采,为全乡争得了荣誉。乡卫生院与北京建国门医院结为友好医院。 卫生院内部实力和技术水平大大增强,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成为集外科、内科、中医、透视拍片于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并且搞好了一体化管理,进入了全县卫生系统先进行列。
  (七)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打霸除恶和严打百日行动,强化了对各种案件的打击力度,社会环境明显好转,被评为全县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加大对村级财务监管力度,对50个行政村公开进行账目评比,并张榜公布,同时,对问题较多的村进行了审计,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