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集乡党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539
颗粒名称: 卜集乡党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564
页数: 3
摘要: 20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卜集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 29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1万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又有新的增长。按照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隆重表彰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鞭策了后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先后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3 起,处分党员5名。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党组工作

内容

20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卜集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 29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1万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又有新的增长。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卜集乡党委下辖9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共有1469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1339名。
  2001年,乡党委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 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为主线,在全乡深入扎实地开展了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公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 加强组织建设结合全乡农村基层组织现状,对排查出的工作消沉、思想涣散等4个后进村党支部集中进行了整顿并实现转化升级。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个。健全了后备干部档案, 新发展党员64名。按照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隆重表彰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鞭策了后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三) 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在全乡广泛开展了“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及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活动,制定了党员干部“六个不准”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工作 “十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成员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自警、自省、 自律、自励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学习法规、遵守党纪、做好表率的自觉性。制定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建立起干部廉政档案,定期开展评议等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全乡创造性地推开了“民主评廉”制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经验在全县得到广泛推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先后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3 起,处分党员5名。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充分显示“中国圆葱之乡”的品牌优势,乡党委提出了“压缩粮食、稳定大蒜、扩大圆葱、增加蔬菜” 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培植和发展圆葱这一主导产业。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圆葱科技示范园为依托,改良品种,增加品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全乡大蒜、圆葱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到2:8。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后续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的模式,畜牧养殖专业村8个,专业户400户,水产养殖面积2000余亩。不失时机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田间工程,修复和新挖沟渠20多条,增打机井120眼,维修排灌站8处,实现了井站双配套,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县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相继在卜集乡召开,受到充分肯定。
  (二)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张经济总量乡党委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稳步推进现有乡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抓技改、搞联合,力促金乡强力机械厂等骨干企业规模扩张和上档升级,推行企业间的强强联合,进一步增强实力,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和完善了《关于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及若干规定》,采取解放思想发动,抓基、固本、促动, 招商引资拉动,培植大户带动,优化环境推动等重要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后4次召开动员会和表彰会进行全面发动,扩大对外宣传、招商引资。 投资5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50亩的民营经济园区,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宽阔的空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170个,新增民营企业5家,新上项目17个,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315 万元,占全乡经济总量的50%。
  (三)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载体功能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投资近100万元用于圆葱、大蒜专业市场的再建设。开发建设的占地 7000多平方米的卜集商贸城正进入实施之中,可吸纳80个个体工商户前来投资经营。全乡45个行政村已有42个全面完成电网改造任务。电话乡建设步伐加快,有40%的村达到电话村标准。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并已形成规模,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应用,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等院校的联合,引进高科技开发培育农业新成果,成效明显,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大力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倡树良好的社会风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队伍、强素质,抓服务、上水平,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年终考核名列全县第三。完成中小学合点并校任务,投资100万元的一中宿舍楼已经施工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投资50万元完成了乡卫生院门诊楼的建设和先进医疗设备购置。 积极推广民主管理和政务公开,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了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三、创新与经验(一) 坚持观念创新,不断解放思想乡党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对照先进找差距,先后 6次组织“两委”成员、管区和村干部及民营企业代表等赴南方及德州、寿光、梁山、汶上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相继4次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表彰会、现场会和经验报告会,邀请河南省南街村企业家前来现身说法。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大讨论,注重解决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各级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持在思想上树立高境界,发展上树立高起点,工作上树立高标准,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二) 坚持结构创新,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思路, 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和特色农业,培植圆葱、大蒜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果、蔬菜、畜牧、水产等产业,达到优势互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和财政双增收。
  (三) 坚持体制创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措施, 从根本上激活企业发展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四)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立足实际,围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保鲜和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引进新科技,搞好技术改造,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适应市场需求,充分体现出科技在生产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五)坚持环境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硬环境。以小城镇建设为主体,扩张建设规模,加快市场开发和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提供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 树立良好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与调控,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软环境,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规范管理和审批收费项目,严厉查处“三乱”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附:卜集乡党委成员名单书记:程元峰副书记:张宝林李清军张化峰徐文革(挂职)委员:程元峰张宝林李清军张化峰徐文革(挂职) 张培忠孙宜峰孙东芳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