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前镇位于邹城市东部低山丘陵地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辖8个管区,111个行政村,8.5 万人。全镇现有9个党总支,180个党支部,3288 名党员。2001年,城前镇党委以“机关抓作风、干部抓廉洁、基层抓班子、党员抓管理、全党抓教育”为党建工作思路,着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0万元,分别增长 12% 、11.5%。
(一) 思想政治建设针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镇党委从自身抓起,制订了《关于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施意见》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学习活动中,做到了时间、人员、内容、 效果“四到位”,采取领学、看录像、举办讲座、创办干部夜校等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 基层组织建设2001年,镇党委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突出抓了五项工作:一是调整村支部班子。制订了村支部班子培养调整规划,共调整村支部班子77个,选拔任用支部书记32名,充实调整支部成员178名,培养造就村支部后备干部 400人。二是做好党员的发展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严格程序、慎重发展” 的原则,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97人,新发展党员182 人,转正48人。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的112 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0人,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同时,注重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 经民主推荐、支部审报、党委考察,确定了 155名后备干部,并建档立卡,进行了 7天的教育培训。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实施跟踪培养,实现了村级班子的动态优化,使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后继有人。三是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在全镇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树立了党员新形象,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得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镇评选出 100名优秀党员,在崇尚文明、发家致富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四是积极开展“五好村党支部” 创建活动。各村党支部按照标准要求,努力争创 “五好村党支部”:抓好村级班子的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决策能力;搞好队伍建设, 党员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学科技用科技,实施党员联户制度,成为群众科技致富的领路人;支部成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找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一起上,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立一套好体制,积极完善二轮土地延包手续,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多方筹资兴建水利设施和配套工程,维修生产路,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建立一套好制度,建立健全了村民大会、 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党员议事会等组织和活动制度。通过综合考评和群众推荐,年终有32个村党支部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五是搞好各级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条”规定,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先后共查处党内违纪案件8起,对18名违纪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其中开除党籍5人,保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干部作风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 镇党委严格执行考勤、考核和开支制度,大力倡导为政清廉、勤奋工作的良好作风。严格按照《镇干部工作守则》和“镇机关干部形象三字歌”,规范机关干部行为。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做到思想上求实,工作中务实,形成讲真话、下真劲、想实招、办实事,政令畅通、立说立行的良好风气。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镇党委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城前人民要想富,远抓林果近抓牧”的发展思路,把林果和畜牧业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在林果发展上,依照“六区”、“十基地”、“十二个样板园”的总体建设规划,2001年新栽苗木 108万株,其中大樱桃2500亩,大枣2000亩,板栗 1500亩,地堰柿子5000亩,补植银杏5000棵,砸栽紫穗槐10万棵,其他绿化树20余万棵,金银花60 万墩,发展林果大棚300个。畜牧养殖,岀台优惠政策,发展养殖专业村70个,规范养殖户3000家, 网箱养鱼200余箱。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以镇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樱桃谷肉鸭养殖大棚12个,年出栏15万只,引进波尔山羊、白玉蜗牛特种养殖,引进河南固始鸡13万只,日存栏量 8万只,发展植桑养蚕1000亩,旱地养藕200亩,盖膜土豆4000亩,大蒜1500亩。
(二) 山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绩综合治理了连青山、康王、梨杭三个流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 修筑生产路210公里,整地改土 2万亩,修建大小桥涵300个,整修河道6000米,新建维修水利工程 426个,新增灌溉面积8600亩。
(三) 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新发展对镇属10个企业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制等方式全面实施改制,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村办和个体私营经济。至2001年底,全镇村办个体企业达到300家,年总产值达 6000万元,实现利税700万元。
(四) 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再创新水平完善 “兴达商城”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明星村庄”创建活动,单庄村被命名为“省级明星村庄”,大崇村被命名为“济宁市明星村”,土门、北王、小岔河建起小集贸市场。106个村庄完成电网改造,66个村庄完成了自来水饮水工程,近 6万人用上自来水。程控电话发展到4000多部,10 个村架通了有线电视,农民存款余额为3600万元。 在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中,荣获“全国双进活动先进乡镇”称号,计划生育工作获全市一等奖。2001年度,城前镇被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目标责任一等奖”、“农业结构调整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创新与经验城前镇党委针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状况,创办起干部夜校,党委书记任校长,分管书记任副校长。利用晚上,让青年党员干部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每期培训40人,学制为一年,每周二晚开课辅导。采取聘请专家辅导、专题讲座、观看英模人物事迹和实用技术电教片等形式,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农村工作领导方法等。学员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成绩合格发给结业证书。通过干部夜校的集中学习辅导,党员干部中积极学习的多了,混天聊日、吃喝玩乐的少了;学以致用、努力工作的多了, 不思进取、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少了。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带领群众发展经济, 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城前镇党委在重视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党委、政府编辑出版了《城前镇村级工作规范》,《规范》包括“党建工作规范”、“村民自治工作规范”、“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农村重点工作规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五编内容。通过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贯彻执行,有效地克服了农村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推动全镇村级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迈进。
附:城前镇党委成员名单书记:倪学贵副书记:孙林胡勤华董衍民席秋鸽委员:倪学贵 孙林 胡勤华席秋鸽 董衍民 刘德军沈传刚 张家新 贾庆朴唐启征 谢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