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0160
颗粒名称: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2001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6亿元,其中,新增部分实现76亿元,增长68%;工业总产值 44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增长49%;财政总收入 3.21亿元,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 增长53%;出口创汇4033万美元,增长24%;引进项目10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26万美元。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增幅已连续四年保持在 50%以上,实现了“十五”发展良好开局。目前,高新区生物技术工业园的大项企业已有8家,投资规模近 50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生物技术业产值将突破 100亿元,利税达到20亿元。
关键词: 党组工作 决策工作

内容

2001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6亿元,其中,新增部分实现76亿元,增长68%;工业总产值 44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增长49%;财政总收入 3.21亿元,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 增长53%;出口创汇4033万美元,增长24%;引进项目10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26万美元。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增幅已连续四年保持在 50%以上,实现了“十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研究确立新的发展定位为充分发挥在全市改革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部署,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济宁高新区确立了“四区” 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全市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样板区、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确定 “十五”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360亿元,年均递增48.83%;工业总产值达到 236.82亿元,年均递增50%;实现工业增加值42.27 亿元,年均递增35%;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递增49.04%:新建区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0 亿元,递增46%。
  (二)坚持改革创新,塑造开放创业的新形象济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科技特区的崭新形象。 一是紧跟世界科技园区发展潮流,学习推动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经验好做法,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跟着项目走”,竭力营造适宜的投资小气候,塑造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二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压减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和超时默许制,建立运作高效、行为规范、全心全意为公共服务的新型行政管理机关,塑造勤政高效的新形象。三是破除形式主义的羁绊,转变作风抓落实,言必信,行必果,塑造诚信实干的新形象。
  (三) 调整发展思路,努力构筑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是高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结合全市的区位、资源和工农业基础优势,寻求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高新区更看好生物技术产业。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生物技术产业项目。已经投产的九九公司,总投资15.8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6亿元,税金2.4亿元,利润3.8亿元;建设中的凯赛里能公司,总投资25亿元,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尼龙单体生物发酵生产线;如意杜邦、华能生科、佳华生物、菱花味之素、鲁抗晶欣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也正在建设中。目前,高新区生物技术工业园的大项企业已有8家,投资规模近 50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生物技术业产值将突破 100亿元,利税达到20亿元。
  (四) 完善“三级孵化”,全力聚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了提高创业中心毕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毕业标准调整提高到千万元以上,把一级孵化发展为一、二、三级系列化孵化、一级孵化批量生产,二级孵化小规模商品化,三级孵化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为了建设“三级孵化”体系,一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拓宽项目来源渠道;二是为正在孵化的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全过程孵化服务;三是扩大孵化空间,建设异地孵化器;四是加大孵化基金和“种子基金”支持;五是在通过IS0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进入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基础上,努力争创国际孵化器。
  (五) 实施“区中园”战略,广泛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区中园”有利于项目聚集、产业链形成和企业间的竞争发展。目前,区内已建起火炬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外商工业园、远东工业园、生物技术工业园等,正在建设如意工业园、同济大学科技园、光机电工业园、煤电化工业园、柳行工业园、金屯工业园等园区。在建设中,一是以项目聚集、产业链形成为目的,在同一工业园落户建设同一领域的项目;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改变土地厂房一次买断的做法,及时将项目老化、经营不善、经努力扭亏无望的企业调整岀园区,使工业园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三是实行全托式物业管理,对企业做到“生产你来做、其他我来办”;四是推行项目进园的“零等待”,拿出最好的地段、定标一流的设计方案和建设队伍,建设高水准的标准厂房,并且常年保持一定数量标准厂房储备,使项目进园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投产。
  (六)按照“企业化、市场化”模式,全方位经营高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始终坚持“小政府、大服务” 的格局,主要履行招商引资、经济运行、城市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职能,其他事务尽量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通过采取创办开发公司、参股高新技术企业、 投资工业园建设、储备经营土地资源、全面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事业体系建设等措施, 使高新区财力聚集、机制灵活、生命力旺盛。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