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风韵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唯一号: 150036020220000252
实物名称: 故城风韵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1/001
起始页: 0646.pdf
类型: 其他
分类号: K928.7
主题词: 名胜古迹

实物简介

故城风韵 费县故城,在县城北15公里处,上冶镇的古城、西毕城、宁国庄一带,至今土筑城墙有的还高出地面2至3米,呈长方形,西城墙2170米,东城墙1935米,北城墙954米,南城墙1077米,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内有一东西横列的丘陵高地,将城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小月河由郯城湖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流入浚河。城的南半部较大,当年是王公贵族的府衙和市井区,尚存一眼古井,曰季桓子井,井边有嘉庆年间所立石碑一幢,上刻;“季桓子得羵羊出井”,孔子识羵羊即指此。北半部顺岭而下,是当年屯驻兵马及操练的地方,俗称兵马城。清《费县志》载:“《左传•僖公元年》:'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始为季氐邑。《襄公四年》:‘夏,城费',至春秋后有费国,亦即此'费'也。汉因之,置费县,属东海郡。后汉属泰山郡。刘宋因之。元魏太和间移治祊城。此城废”。故城自西周是姬姓鄒(音秘)国:的国都,春秋时是季氐封邑,季氐自立费国后又为国都,汉代成为费县治所,至元魏县治南迁,长达1000多年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故城遗址的规模可推测当年宏伟壮观、经济繁华的景象。 岁月沧桑,3000多年过去了,故城风韵依然迷人。明万历礼部主事周京游览故城后,题写《过费城》诗: 司寇昔相鲁,三桓不可训。 嗟哉姬运衰,彼妇摇其唇。 南游且嘲凤,西狩终获麟。 悠悠东周意,千载徒酸辛。 清代风流皇帝乾隆南巡时,也专程游费县故城,题写《过古费城咏事》诗: 千取百焉亦已多,不厌不夺竟操戈。 几先要在慎名器,尾大徒劳叹若何。 清代贡生杨仪廷游古费城,赋《咏怀古迹•古费城》: 数村烟火夕阳中,=有人民社稷空。 凿井惟余桓子迹,誓师犹缅鲁侯功。 龟蒙遙亘山俱北,祊浚合流水自东。 莫问废兴无限事,古今时地不相同。 清代高密人王蜒游费县故城,观季桓子井,赋《羵羊井》诗:梵石全梵士半堙,遗碑缶怪记来真。 为羊为狗何关系,谁问他年大野屏。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