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枕流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唯一号: 150036020220000243
实物名称: 玉泉枕流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1/001
起始页: 0640.pdf
类型:
分类号: K928.7
主题词: 泉-中国

实物简介

玉泉枕流 玉泉,位于上冶镇驻地,依岭临河,泉涌水清,色若碧玉而得名。北面蒙山有巨大的地下溶洞,储水丰富,地下水顺势南流至此,遇岩石阻挡,喷薄而岀,秒流量0.2立方米,亘古常流。清《费县志•卷二•山川》载:“泉自石罅涌出,深七、八尺许,澄澈见底,存藻交横,流如碧玉,西入紫荆河”。明万历三十八年,礼部主事(沂州人)周京在泉北建亭,如枕泉上,题名“枕流亭”,明代大学士于慎行题写的“枕流”碑,立于泉上。泉东南有玉泉观,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泉北50米,是清嘉庆十年建筑的玉泉书院,是费县两大书院之一。 玉泉枕流,清澈激荡,汩汩有声;玉泉观青砖碧瓦,钟鼓沉沉,香烟袅袅;书院宏大,松柏蓊郁,书声朗朗。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为游览胜地。周京在《玉泉枕流亭记》中写道:“由烂柯折而南十里许,琳宫梵剎,相错其间,而玉泉观最胜。观在上冶镇迤东数百武,泉流涓涓,迸出岩岫下, 泗泓曲折,汇而并川,游鳞浮藻,鲜澄可人”。周京还题写《题玉泉》诗一首:徒倚不能去,移樽到水傍。 看云行曳杖,选石坐流觞。 天际没归鸟,林梢挂夕阳。 会心宁在远,此际即沧浪。 清代兰山人孟润堂在《游玉泉记》中写道:“泉距蒙十里许,横溃岭腰,逼近河干。其北,则观门外,虬松数十株,参天蔽日。由道南行不数武,砌石为池,池崖半,洞口深黑不可测。前此者,不绝如线,今则汹汹涌涌作喷薄状。入池腹,荡漾徘徊,作停蓄状。蓄极而通,自浚道以达于河,则又浪叠波层,风旋电掣,作快得所归状。尔时,日丽初晴,天光水影,昭融闪烁。低看水底,沙石映绿,藻点碧苔,色泽重重,璀璨夺目,将所谓玉者是耶?非耶?四远之云气、山岚,牵惹飞动,合作摩诘画图一幅,为低徊者久之。” 清代高密人王烻,对玉泉胜景流连忘返,除了作记外,并赋《题玉泉》诗二首: 题玉泉 环岭叠苍翠,乍疑无路通, 行来一铃语,不断万松风。 道院双扉阖,仙坛丹灶空。 涧阿容结屋,肯更到尘中。 远岸沙含润,幽岩石抱灵。 影唯宜鹤照,声直作琴听。 临处晚凭槛,汲来秋满瓶。 一瓯能解喝,会遣漫郎铭。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