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5020220000738
作品名称: 玉器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00/001
起始页: 0067.pdf
责任者: 王尔俊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6.8
主题词: 古玉器-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一百三十二件,绝大多数是商末周初之遗物。玉色分白玉、青玉、黄玉、赭玉、碧玉等。雕琢有阳刻、阴刻,素面琢,还有巧做,其共同特征,多数物件均有穿孔,上面刻纹反正相同。器型中最大的是戈,长二十一厘米,但厚度仅有四毫米。最小的是小飞虫,长一厘米五,厚五毫米。最多的是玉簪共二十一个,造型有直、有弯,有圆体、扁体、方体,尺寸大小不一。其次是玉鱼,共十八条,最大的长九厘米四,最小的长四厘米七。有动的,有静的,有俯式,有仰式等。再次是玉龟,共十七头,有十六头是串饰,均全身饰龟纹,但无头足。惟有一个较大的长四厘米,宽三厘米三,前腿伸,后腿踡,似乎爬动。礼器中有玉璧六件。其中有四件刻龙纹,二件是素面。最大的直径四厘米八,最小的直径三厘米五。玉佩四件。最大的长十五厘米,宽五厘米三。纹饰有龙、鹦鹉、人像等。玉璜五件,最大的长十五厘米五,宽二厘米七。最小的八厘米三,宽二厘米一。纹饰有云雷纹、龙纹和透雕。玉琮二件,均素面;大的高四厘米,上下口面都是四乘四厘米。玉玦一件,饰龙纹。白玉漩玑一件,直径六厘米八,外有痱棱三个,其型似琢。玉柄形器四件,长者十六厘米,宽三厘米六,短者六厘米五,宽一厘米五。上端均有柄把,下端有尖、有圆、有扁平的。武器中有戈七件,大的前已介绍,不再赘述;小的长二厘米六,宽一厘米四;造型各有差异。玉钺二件,均素面,两边有痱棱,尺寸基本相同,长四厘米三,宽三厘米五。玉戚一件,长十三厘米,宽六厘米八,两边有六个痒棱,素面,但有天然云纹,形象逼真。玉镞三件,最大的长八厘米五,宽一厘米。其上端均有穿孔,下端均有刺锋。工具有玉锥,大者长六厘米,圆体,饰鱼纹;中者四厘米七,扁体弯形;小的长四厘米四,体扁直针形。其他的玉器造型更美。玉鸳鸯,高三厘米三,长四厘米,饰云头纹,造型生动,美观大方。玉蝉(图五、下中)六件,有胖有瘦,有弯有直,有厚有薄,但均露脊,有的欲栖,有的要飞,别有风趣。碧玉兔(图五中间),长四厘米,高二厘米二,大眼长耳,前腿伸,后腿踡,伺机待动。巧做游鹅(图五下右),高三厘米二,长三厘米三,上部白,下部赭色,饰水纹四道。鹅仰头挺胸,向前游动。巧做鱼鹰(图五下左),高三厘米五,长五厘米,鱼赫色,鹰淡黄色,鹰踡腿歪脖,嘴紧衔小鱼,小鱼跷尾挣扎,造型逼真,可谓巧夺天工。该品现已列入《中国文物精华辞典》。还有清代大司寇艾元微之玉扣,长十五厘米,宽六厘米,分三段结合,上饰浮雕云纹,造型相当精致。曾参加一九七六年山东省流散文物展览。

知识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济阳县文史资料》

本书是济阳县文史资料讲述的包括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济阳的几点情况、济阳的武装建设和武装斗争、冯玉祥将军的婚事、济阳文物考古、也谈济阳县的建置沿革、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济阳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济阳七、八区的革命斗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尔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