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姑幽境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863
专题名称: 仙姑幽境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10/001
起始页: 0036.pdf
专题类型: 景物
产地: 沂南县北大山

专题描述

为救乡邻不惜身,洞中化作玉观音。 至今犹有灵光在,草药寻常抵万金。 仙姑洞在虎屯顶与点将台之间,仙姑山前坡悬崖下,距依汶5公里。从依汶往北经宅科子村到北大山林场仙姑洞分场,再攀登里许便到。这个山坳林木蓊郁,是北大山中绿化最好的一段。 仙姑洞深、宽、高各6米。传说过去附近山村有一少女,到山中为染上瘟疫的父母采药,遇一神人,告诉她一个不可外传的秘方,她如法采制,果然药到病除。乡邻听说后,都来向她讨药方。起初,她把药煎好后,叫人家来取,后来干脆把药方公开,自己仍到山中采药,当她疲惫不堪,到一洞中休息时,顷刻变成了一尊神像。乡亲们见她成了神,立即叩头祭奠,称她为普救仙姑。她不忍心居功受祭,便升天而去。从此,这里就成了仙姑洞。仙姑坐化处曾有遗迹,今由一尊塑像代之。塑像左右各有一泓清泉,常年不涸,水质甘甜。洞前原有仙姑庙,现在只存遗迹,有石碑多块,均毁于 “文革”。有一块断碑尚留“大清雍正”四字。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