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铜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861
专题名称: 铁壁铜墙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10/001
起始页: 0034.pdf
专题类型: 景物
产地: 沂南县北大山

专题描述

沂蒙儿女尽豪强,引得青山爱武装。 座座奇峰腰束带,条条铁壁与铜墙。 这一景说的是自马牧池东山到依汶北山,一条连续15公里的漫长峭壁。当地人把峭壁叫做“光崖”,又叫“捆山约子”。这条“捆山约子”既长又高,一般在20米左右,并且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让人猜测那是不是远古时期的海岸?山中悄壁,不闭合时形成断崖,闭合起来就成了崗。这天然的壁垒如同城墙,隔几里才有一“门”。所谓门,也就是得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的豁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他地方更难以逾越了。 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者可以说“山不在高,有崖则雄”。北大山山高崖陡,所以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天然屏障。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