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饼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771
专题名称: 油饼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92/001
起始页: 0207.pdf
专题类型: 美食

专题描述

每饼成品约四、五斤,时人多喜以此饼配杂面一碗食用,饶有风味;如佐以卤面一碗,当可谓高餐矣。 这饼是用烫面与冷水面各半混合制成。先将这种所谓阴阳面放在大瓦盆(当时被称为“缸盆子”)内,将拳头、掌心蘸着水用力城捣,反复揉搓,直到那面不沾盆子为止。然后将些油洒在案板上,将面置于油上,用力将富有拉力和弹性的面抻开拉平,于饼上洒些油、盐、葱花,将其另一边折合在一起,再行整圆压平,即可上炉。 制作以上饼类之专用灶具一一饼炉,全高约一米左右,下以砖做两腿高约半米左右,上以砖砌炉身高亦半米左右。炉膛烧火处与普通火炉差不多,但它上边加一层封闭,只留拳头大一个圆孔,让火苗由此窜起,这样火势更集中更硬,在圆孔(也叫火眼)四周放三、四块小砖头,将专门制造的沙器状的圆薄片遮火,其名叫重底,此物半径为20厘米。另有一小点约拳头大的同样薄片置于火眼上,使用时同样都可根据需要盖上或拉开,后将平底约70厘米直径的炉(锅)放上即成。那时用无烟煤者尚少,多系将些有烟煤和以黄土制成的煤饼子作为燃料,故而屋内煤烟熏人,实在难受。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收入“日军铁蹄下的革命基点村-回忆抗战中期河荣庄的革命斗争”、“回忆在南海第一武工队的战斗生活”、“火烧日寇汽车”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